第470章 杨瑞华找孩子

张大成与阎解娣买完东西回来,阎解旷己经办完了手续,他看着回收站送来的东西有些懵,看来又是大成哥把钱给垫上了,这样不好。

“解娣,不是说发了工资再一点一点的买吗?怎么又让大成哥花钱?”阎解旷问妹妹。

“解旷,我可没出钱,是解娣带来的钱,她有钱,对了,我和解娣先把东西整理好,你去和你们领导说,中午的时候我们一起吃个饭,就在你家里吃,我车上有酒,有熟食,等会你再炒个菜就行了”张大成对阎解旷说。

“我妹妹的钱?”阎解旷理解不了。

“你们的事以后再说,你先去请领导们,我们快点收拾”张大成让阎解旷出去了。

东西看着多,其实整理起来也没有多少,就是需要洗的东西多,好在家里有自来水,比他们在京城的家还要强很多。

张大成车上的后备箱里,带了不少米面粮油菜过来,罐头熟食也有不少,当然了还有酒。

阎解旷请了成院长,成院长又叫了几个领导,来阎解旷这个新员工家里吃了饭,他们听说了,这个新员工是小车送来了,要知道整个昌平县只有两辆小车,一辆车在县政府、一辆车在纺织厂,自己这个院长只能骑自行车,院里最好的车还是侉子,解放战争后缴获的白狗子的侉子。

这是一个有背景的员工,劳动局的颜局长说他是自己的一个弟弟,颜局长就是有大背景的人,这么年轻就当了副局长,家里的长辈更是大领导;送他的人还有小车,现在没有本事的人根本连坐也没有坐过,更不用开着送人了。

送人的也很年轻,一交流,还是一个学生,中专生,什么时候中专生这么牛了,再一问吧,卫生系统的领导们他都很熟悉,这是一个有大背景的人。

成院长对张大成很客气,对阎解旷很尊重,他联系了学校,阎解娣的入学也解决了。

吃过了中午饭,张大成回去了,阎解旷和阎解娣含泪送张大成出了县医院,首到张大成的车看不见了,他们才回到了新家里面。

属于阎家兄弟的新生活开始了,张大成回去了后,给远在边疆的阎解成写了信,告诉了他阎解旷的情况和工作单位,以后他们兄弟之间联系就不需要自己再经手了。

给阎解放成写了信,他突然又想到了自己的发小阎解放和赵波,不知道两人现在怎么样了?

从昌平回来,先去红星轧钢厂还了车,没有去大会议室,而是回家了,还是回家看书便重要。

时间过的很快,今天是二月初二,二月二,龙抬头,今天理发的人特别的多,张大成去了街上的理发店,位达康今天迎来最忙的一天,他还没有上手的能力,他今天的工作是负责洗头。

“大成哥”位达康看到自己的好哥哥张大成来了,赶紧上前打了个招呼。

“达康,今天忙不忙?”张大成坐到了一边,今天人很多,所以理发需要排队。

“很忙,不过我不会理,我师傅说了,明年这时候我就能给人理发了”位达康解释了一下。

“你时候也需要练习一下,下了班后,可以给院里的孩子们理一下吗?他们又不管好看、难看的”张大成提了一个建议。

“达康,大成说的对,这个东西还是得多练习,熟能生巧”胡师傅也接了一句。

“那我给三大爷两口子理发,他们也不嫌弃,不要钱就行了”位达康想到 了一个好主意。

“那可不一定,三大爷和三大妈可是很要好的人,你是给他们理坏了,他们会让你赔钱”张大成笑着来了一句。

“老阎老两口真能干上来,老阎这个人怎么变成现在这样了呢?经常偷人东西,你一个老师,怎么变成这样了吗?”街坊刘大爷接在了一句。

“对了,老阎出院了没?”胡师傅问了一句。

“还没有,我早上出来的时候三大爷家的门还锁着,解旷和解娣也好几天没回来了,他们干啥去了呢?解旷到是经常去光福那里住,解娣也跟着去了吗?”位达康很疑惑。

“这两孩子生在了这样的人家,真是的”刘大爷叹了口气。

大家边聊边等,等了二十来分钟,轮到张大成了,这时杨瑞华跑了进来,一下抓住了位达康。

“达康,你见解旷了没?”杨瑞华很着急。

“三大妈,好几天没看见他了,你们家的门一首锁着,刚才我还和大家说起这个事呢。解旷倒是有时候去光福那里借宿个一天半天的,但是你们家解娣也没有在家,她应该不会去光福那里去”位达康和杨瑞华说了实话,他也有些担心他的好朋友阎解旷。

“解娣也没有回家?她住校了?”杨瑞华问了一句,这个问题位达康并不能回答。

“大成,你见他们了没?”杨瑞华看到张大成正在理发,也问了一句。

“三大妈,我天天去厂里,每天都回业的很晚,也好几天没看见他们了”张大成当然不会告诉她阎解旷去了那里。

“他们会去哪里呢?”杨瑞华自言自语的问了一句,然后出了理发店。

阎埠贵住院的钱不够了,医生己经和她说了好几次,她再不交钱,医生就要把他们赶出去了,没有办法,杨瑞华便回家拿钱,结果回家一看,家里的现金没了一大半,当时她就懵了,好在她还看到了姑娘写的字条。

是姑娘和小儿子拿走了,说是要去外地生活。杨瑞华的第一反应,那就是两个孩子让人家骗了,连钱带人都骗了,所以拼命的找孩子,她先去的机械厂,因为阎解旷经常住在那里,结果胡光福告诉她,阎解旷好长时间没来了。

杨瑞华又去了红星初中,老师告诉她,阎解旷自春节之后就没有来上学,托同学捎了信来,说不念了,杨瑞华更懵了;理发店是她来的第三个地方,也没有任何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