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这憨子女人不能要了

这事情重大,建国娘抱着孙女把改梅反锁在家里,便匆匆往家走。

“娘,你去干啥了这老半天,赶紧做饭吧!爱玲马上回来了。”建民正抱着儿子在门口哄。

“气死我了,建民。那个憨子女人真是不能要了,跟着刘魁去集上偷东西,你给你二大写封信让他赶紧回来,不然哪天让人打死了都不知道。”

建民摇头叹息“当初就不该寻了个这玩意,图啥呢!”

等着建国爹回来一商量,还是得让二顺回来,怎样处理还是得二顺拿主意,毕竟改梅是他的媳妇。建民按着上次哥寄回信的地址,给哥写了封信让二大回来。

建民在半路上截住了刘魁,将他揪到他家,一下子把他摔在地上,“再去找改梅试试,我非把你的筋抽出来不可!”

刘魁娘哭天抹泪的奔出屋来,“建民,你打他做啥啊?”

“你让他说,天天的正经事上不干,净干些鸡鸣狗盗的事,我不把他扭派出所都是轻的!”建民是有些拳脚功夫的,把个刘魁打的吱哇乱叫,连声讨饶“再不敢了,再不敢了。”

教训完刘魁,他又踢开了婶子的门,把改梅吓的脸都白了,躲在门后不敢出来。“俺二大没回来之前,你最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再往外面去你等着!”建民冷着脸说完便出去了。

改梅看着建民走了,赶紧上好了大门,心神不宁的想着,二顺回来会不会打我,不会不要我了吧?

远在外县的二顺对家里的事当然是不知情的。他们己经出来了一个来月,建国和二大胜林一天也舍不得休息,月竹也怀上了只是不知道男女,她也依然在饭店里给人干活,虽然辛苦,但发钱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值了。建国和二大感激胜林给他们寻下了这个好活,发了钱二顺拉着侄子和胜林一起去了月竹干活的饭店,月竹一见他们来就笑了,忙迎上去给他们倒上开水,身在异乡,才更懂得亲情的重要。“你们今天也来消费呀?”

“哈哈哈,”三个人都乐了,“月竹,给咱们炒上几个菜,取两瓶酒,咱也开一回荤!”二顺难掩喜色,吩咐着侄媳。

“中,墙上贴的有菜名,我给你们记着。”

“来盘猪头肉,花生米,炒个回锅肉和炒豆腐,再来盘焖面。”

“中。”

“跟人家说一声,等会你也过来吃些。”

“哎。”月竹答应着就跑到后厨让师傅做。

菜上桌,月竹此时正有反应,也是吃不多,建国便给月竹要了瓶小香槟,这还是月竹长这么大第一次喝,“我不喝了,这么大人了喝这个算个啥,还不如等回去了让孩子们喝呢。”

“你这话说的,人活一世该乐呵就得乐呵。”胜林笑着劝她“钱啥时候也挣不完!”

“对对,胜林说的对,来,咱们喝一个,感谢胜林给咱们寻了这么好的活,出来我才知道,外面的天地宽,活路也多。”二顺端起了酒盅。

“啥好的活,咱都是出力挣个血汗钱。”胜林一饮而尽,“出来辛苦一两个月挣个活钱,就够家里的零碎开支和化肥钱了,咱们是爷们,只要不怕吃苦就挣的多。”

月竹吃了些劝着他们别喝太多便又去忙她的活了。三个人边吃边喝,这顿饭对于他们这些出苦力的民工来说就是顶好吃的美味佳肴了,尽管酒也是极便宜的酒,但喝的畅快舒心。三个人喝的微醺,二顺抢先结了账,让胜林把他埋怨了一通,二顺一笑“咱们仨我负担最小。”

是啊,没有孩子可不负担小,话出来连二顺都觉得悲哀,胜林最起码还有巧巧这么个亲生女儿,自己是啥也没有啊,这日子有啥过头?

建国也喝的高了,扶住二大“二大,不怕有我呢,以后我管你!”

这是建国第一次在二大面前“表白”,二顺的泪瞬间就落了下来,他一把抹去,有了建国这话他还怕什么?

“二顺叔哭啥,有建国这么个好侄子啥也不怕!”

一场酒喝出了兄弟情,因为有建民和赵美兰的事在先,建国和胜林的关系挺一般,胜林也是后来才知道建民和自己媳妇以前有那种事。说不在乎是假的,他一个外来的上门女婿势单力薄,在村里也没有话语权,只有同样实在的二顺是他的忘年交,如今他和建国结伴出来干活,日久天长建国的脾性倒合他的脾气,管他们咋说咋笑话呢,他是交定了建国这个朋友。

三个人勾肩搭背的说笑着各自散去,建国便回了自己的租房处,房东老太太叫住了他“这儿有你一封信。”

建国接过信一看笔迹是弟弟的,就慌忙拆了信看了起来,建国看完心里也是不舒服,这个改梅婶啊,咋这么不省心,他不由想起她在集会上偷果子那一幕来,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的,趁着现在还没惹出事来,真的该好好管上一管了。

只是今天他们都喝的晕晕乎乎的,明天吧,和二大好好说一下,让他拿个主意。

到了次日趁着中午休息的空,建国拉着二大去了工地外面的空地上,叔侄俩坐了下来,建国一五一十的把建民的来信告诉给了二大。

二顺一听气红了眼,抓起一旁的石头就朝远处扔,“建国,我也不怕你笑话,你说我是要她不要?你不干活也行,好好守着家,看着门也算话,天天的净给我惹气!”

“二大,您还是回去一趟,这还好没惹出事来,好歹俺婶子跟了咱家几年了,劝劝她,她也是个可怜人。”

二顺的眉头皱成了疙瘩,“中吧,我明天打车回去,你们看看捎啥,我顺路捎回去。我是真舍不得往家跑这一趟啊。”

月竹听说二大要回去,忙跑到街上买了一堆吃的喝的,嘱咐二大给晓梅捎去一些,给她娘和婆婆每人买了一桶麦乳精,一件中领的秋衣,天热了穿着正好,又给两位老人每人捎回去十块钱,老人带孩子不易,让她们有个钱花起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