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的目光,平静地迎上温澜那双探究的、带着一丝脆弱的眼眸。
整个走廊,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
他没有回答“是”或者“不是”。
那太肤浅。
他只是用一种陈述物理定律的语气,缓缓开口。
“老师,孤独不是一种情绪。”
“它是一种状态。”
温澜的瞳孔,微微收缩。
“当一个人的思维,以某种频率在振动,而周围所有人都无法接收,甚至无法理解这个频率时,他就会成为一座孤岛。”
林枫的声音,像一把精准的音叉,瞬间与温澜灵魂深处的某个频率,产生了共振!
孤岛!
这个词,比任何安慰和同情,都更能击中她的心脏!
她就是一座孤岛!
被家庭的期望、工作的压力、世俗的眼光所包围,却没有任何人,能听到她内心真正的声音!
而眼前这个比她小了近十岁的男生,不仅听到了。
他还为这种声音,下了一个如此精准的,科学的定义!
温澜的心理防线,在这一刻,彻底崩塌。
她侧过身,第一次,主动为他打开了办公室的门。
“进来,坐吧。”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卸下防备后的沙哑。
办公室很整洁,却也透着一股冷清。
桌上,除了教案,还堆着一叠厚厚的、写满了红色批注的论文。
论文的标题是:《论后现代主义艺术在商业社会的价值重构》。
林枫的目光扫过,平静地坐到了客座沙发上。
温澜没有坐回自己的办公桌,而是坐在了他的对面,双手捧着那杯己经微凉的草本茶。
她沉默了很久,像是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犹豫要不要对一个学生,袒露自己的脆弱。
“我的博士论文,又被驳回了。”
最终,她还是开口了,语气里是掩饰不住的疲惫和挫败。
“评审组的意见是,选题太大,论证缺乏数据支撑,没有现实意义。”
“我家里人也劝我,放弃吧,一个女孩子,安安稳稳当个讲师就够了,何必这么累。”
她自嘲地笑了笑,眼底却没有笑意。
“或许,他们是对的。”
林枫没有说“加油”、“别放弃”之类的废话。
他只是伸手指了指那叠论文。
“你的研究方向,错了。”
一句话,让温澜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错愕。
“你用经济学的模型,去论证艺术的价值。这就像用尺子去测量温度,工具和对象,从一开始就不匹配。”
“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卖多少钱,而在于它能对人类的‘认知’,产生多大的冲击。”
林枫的眼神,锐利得像一把手术刀,瞬间剖开了问题的核心。
“你应该用的,是认知心理学和社会传播学的模型。”
“去量化一幅画,一首曲子,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受众的‘心流’状态和‘模因’传播效率。”
“这,才是它的核心价值。”
轰隆!
温澜的大脑,像是有无数扇窗户,在这一瞬间被同时推开!
阳光,倾泻而入!
对啊!
她怎么没想到!
她一首试图用世俗的、量化的标准去证明艺术的“有用”,却走进了死胡同!
而林枫,只用了三言两语,就为她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维度的研究路径!
这己经不是学生对老师的建议了!
这是……导师级别的降维打击!
她看着林枫,眼神从错愕,变成了震惊,最后,化为了一丝近乎崇拜的光芒!
就在这时,她桌上的手机,刺耳地响了起来。
温澜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脸上的光芒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厌恶和无奈。
她按了静音,没有接。
但手机,却锲而不舍地响了一遍又一遍。
“抱歉,我……”
林枫站起身,打断了她的解释。
“茶凉了,效果会打折扣。”
“老师,早点休息。”
说完,他便转身,走向门口,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更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奇和窥探。
这份恰到好处的距离感,让温澜紧绷的神经,再次松弛下来。
她知道,这个男生,给了她最大的尊重。
林枫走出办公室,在他身后,门被轻轻关上。
【叮!目标精神防线出现缺口,对宿主产生初步‘依赖’情绪!】
【好感度+15!当前好感度:45(朋友/知己)!】
【检测到外部高强度干扰源,任务链更新!】
【‘温柔的陷阱’第二环任务开启:守护!】
【任务详情:在48小时内,为目标‘温澜’解决一次来自外界的恶意骚扰,并让她对你产生安全感。】
林枫的脚步,没有停顿。
他没有回头,但嘴角,却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猎物己经入笼。
现在,是时候清理掉笼子外,那些嗡嗡作响的苍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