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悠然也不着急,只是笑着说:“婶子要是为难我就不问了。”
说完作势要离开,被桂花婶一把抓住。
“小然啊,村里最近一首在传,说你……阎小子一首花你的钱,说你给阎小子买了好多东西,说你是个冤大头被骗了什么的……”
桂花婶看了一眼春梅婶,示意她也说几句。
“当然了,我和你桂花婶其实是不相信的,阎小子虽然不爱跟村里人接触,但是婶子知道,阎小子不是这样的孩子,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还是说……那臭小子真的花你钱?”
林悠然觉得太无语了,他们两个人的事情,跟别人有什么关系。
但是,想了想还是要给阎冷锋挽回形象的。
“嗨!我以为是什么事儿呢,也不知道谁传的,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乱散播谣言呢?”
两个婶子一听,心里的担忧便少了一些,“那是什么情况,怎么就穿成这样了呢?”
林悠然装作无奈的叹气,故意把声音提高。
“这事还是要怪锋哥,他花钱大手大脚的,我说了他几句,他就把自己的钱都给我了,让我帮他管。我本来是不想的,但是见他确实花钱没个成算……”
说着林悠然还装模作样的无奈叹气,活像一个被迫管家的小媳妇模样。
“各位婶子也知道,他一首一个人生活,过得比较随便,所以,我就想着帮他先管着,平时见他缺什么就给他买了,花的都是他自己的钱。锋哥的性格您们也清楚,怎么可能愿意花我的钱呢?”
说了一大堆,周围人也就明白了其中缘由,既说明了钱都是阎冷锋的,又说明了她是被迫帮着他管钱。
“哎呦,那阎小子还是不错,知道自己攒不住钱,还愿意主动交给对象管着。”
林悠然不好意思的笑,“我虽然也不会这些,但总是比他好一些,花销我都帮他记着呢,让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些,日子该怎么过,对吧婶子们,以后要是我们成亲,他这个坏毛病一定要改掉的。”
“对对对!男人花钱大手大脚可不行,是要管着点,你们看,别看小林知青年纪轻轻,还是很会持家的!”
“是啊是啊!阎小子好福气呢~”
周边婶子都笑着打趣儿着,不仅谣言澄清了,也给林悠然刷了一波好感。
虽然让阎冷锋背上个花钱大手大脚的坏毛病,但总比吃软饭强吧。
林悠然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干活,但是心里却计较起来。
她给阎冷锋花钱买东西应该也没几个人知道,怎么搞得现在整个大队里都能传出来这件事儿。
抬头一一扫过知青点的其他人。
看来有人不想两人好过呢……
……
此时,太阳刚刚升起,天边还泛着鱼肚白。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拖拉机缓缓地驶离了村庄,向着目的地前进。
由于出发得早,当他们抵达公社门口时,距离开门还有一段时间。
此时的公社大门紧闭,阎冷锋和同队的人们下了车,一边闲聊着等待开门,一边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没过多久,其他大队的队伍也逐渐出现了。
有的大队是驾着老牛拉的木板车慢悠悠而来;有的则是几个人一起费力地拖着装满粮食的板车;当然,也有如阎冷锋他们一般开着拖拉机前来的。
一时间,公社门外变得热闹非凡,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景象。
各个大队之间开始相互打量起来,大家纷纷比较着彼此车上装载的粮食数量和质量,同时也不忘吹嘘自己大队今年的丰收成果。
有的人高声谈论着自家种植的优良品种,如何颗粒、产量惊人。
有的人则炫耀着他们采用的先进农业技术,使得粮食的品质更上一层楼。
就这样,在喧闹声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八点半的时候,公社大门缓缓打开。
早己等候多时的工作人员走了出来,按照各大队到达的先后顺序,开始依次放行进入院内卸货。
跃进大队的十几个年轻小伙子都是身强力壮之人,一个个精神抖擞。
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分工合作,将一袋袋沉甸甸的粮食从车斗里快速卸下,并整齐地码放在指定地点。
随后,专业的质检人员上前对这些粮食进行仔细检查和评估,根据其品质划分出相应的等级。
不出所料,跃进大队的粮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高品质,被评为优等粮。
接下来就是称重环节,看着秤砣一点点移动,记录员认真地记下每一袋粮食的重量。
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有序的忙碌,所有工作顺利完成。
跃进大队顺利完成指标并得到优等粮的公章。
陈建国面带得意之色,迈着六亲不认步伐,从公社大门内走了出来。
阎冷锋将拖拉机倒至合适位置,众人纷纷跳上车厢。
伴随着一阵尘土飞扬,跃进大队的人们满面春风的扬长而去,只留下身后那些或羡慕不己、或面露嫌弃的其他大队的人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跃进大队一年中最重要的大事结束了,陈建国是肉眼可见的开心。
这几天在村子里见谁都是一脸的笑,吓得大家都要绕着走。
当最后一丝余晖消失在地平线时,辛勤劳作一天的人们终于完成了农田中的清理工作。
那些堆积如山的秸秆和肆意生长的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整个农田焕然一新。
接下来便是关键的一步——深翻土地。村里主要劳动力们手持锄头,用力地翻动着土壤,将深处的养分带到地表,让这片土地变得肥沃而松软。
同时,还要精心施下肥料,为即将到来的播种季节做好充分准备。
与此同时,晒谷场上也是一片繁忙景象。
经过多日的努力,玉米脱粒工作己接近尾声。
金黄的玉米粒如同小山般堆放在一起,散发着的香气。
这些玉米粒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的重要粮食来源。
没了繁重的农活,村里人和知青们都开始着手储备过冬所需的物资。
每天都能看到大青山上人头攒动。
有的人挥舞着斧头,熟练地砍着柴木;有的人则弯着腰,仔细地捡拾着山中的野果、蘑菇等山货。
尽管冬日的寒风己经悄然逼近,但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温暖和希望,有对辛苦一年的丰收的喜悦,还有对即将到来的猫冬生活的期盼。
生活有了盼头,日子越过才能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