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舟被杀的晚上,宋衔月在暗牢里被秘密解决。
两个让姜国破灭的罪魁祸首相继死去,皇帝又把那些帮助沈逸舟谋反的人流放的流放,抄家的抄家。
半年后,姜国内部的问题都解决得差不多了,他才把全部心思放到邻国身上。
姜国和邻国相邻,两个国家总是会起各种争执,边境时常有各种摩擦。
姜国资源丰富,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每次打仗总是稳占上风,邻国时常被打得节节败退,落荒而逃。
可是,姜国要想打入邻国也不是易事。要想攻入邻国,那得先打下风月关。
可风月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姜国士兵每次都只能止步于此。也正是因为有风月关,邻国才有恃无恐。
要想攻入邻国,就得先过风月关。
风月关虽然难过,不过现在邻国并不知道宋衔月已经被人顶替的事,这一点可以利用起来。
于是,接下来半年的时间,在皇帝和不少大臣的配合下,假宋衔月在姜国做了不少事情。
她按照宋衔月原定的计划,设法嫁给了大皇子,成了大皇子府中的一个侍妾。时不时给邻国皇帝传去姜国的信息。
邻国皇帝儿女无数,对宋衔月这个女儿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对于她成为大皇子侍妾这件事并没有什么感觉。
对于宋衔月进入姜国皇室,能给他提供消息还挺满意,几次查证发现假宋衔月的消息无误后,他对宋衔月给他们传过去的消息深信不疑。
“陛下,是瑶月公主的信。”邻国皇宫,一封密信被送到邻国皇帝手里。
邻国皇帝接过,拆开信封看到里面的内容,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姜国有不少邻国没有的物资,比邻国繁华,百姓的日子也比邻国百姓好过,邻国皇帝小时候来过姜国,从此就念念不忘,继位后就想不顾一切攻下姜国。
没想到宋衔月做得还不错,他对着跪在地上的人道:“她需要什么帮助都尽量配合,按她说的做。”
“是,陛下。”
有邻国皇帝的话,潜伏在姜国的暗处之人都听假宋衔月差遣。姜国皇帝暗中解决掉不少人,又替换不少人。
一年后,看到假宋衔月信上写的姜国皇上病重,几个皇子暗中争斗,对那个位置蠢蠢欲动的消息,邻国皇帝眯了眯眼睛。
“陛下,这是一个机会。”邻国皇帝最信任的丞相李志文道。
“爱卿有何高见?”
“臣觉得,让公主把水搅得再浑一些,让姜国那些皇子自相残杀,我们在姜国最乱之时出兵,就可坐收渔翁之利。”
邻国皇帝笑了笑,“那就依爱卿说的做。”
姜国这边收到邻国已经全然相信的消息,开始演戏。
半年后,大皇子被刺客刺伤,二皇子不知所踪,四皇子感染风寒卧病在床的消息在京城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快也传到邻国皇帝耳中。
父皇,现在姜国内乱,正是动手的好时机。
看到假宋衔月来的信,邻国皇帝脸上都是笑意。
“好,果真没让朕失望。”
有风月关,姜国轻易攻不进邻国,可邻国在兵力上比姜国逊色,攻入姜国更不是易事。
这次姜国内乱,是他们进攻最好的机会。
“传朕旨意,让徐放速速攻下姜国的无望城。”
邻国信心满满,很快朝姜国进攻。
面对邻国这次的进攻,姜国早就做好了部署,驻守边关的将军收到皇帝的指示,遣散百姓后假装不敌,任由邻国士兵进城。
然后,自以为已经拿下姜国无望城的邻国士兵被困在城中,被姜国士兵关门打狗。
邻国损失惨重,姜国拿着风月关的地形图,这次直接选择猛攻。
姜国和邻国时常打仗,有不少能力出众的将军,对于攻打邻国的事,江辞并没有插手。
不过,他还是要确保姜国胜利,和皇帝说了想到处看看,和江佑去他族中拜访,跟着江佑离开京城一路来了边关。
待在离战场最近的章城,看着姜国和邻国各种较量,看着姜国戏耍邻国,稳占上风。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场是无比残酷的。
战争打了三年,姜国将士终于打入邻国皇都,砍下了邻国皇帝的人头,邻国覆灭。
“邻国皇帝野心勃勃,一直对姜国虎视眈眈,两世都没有达到目的啊。”江佑感叹。
姜至那一世,在宋衔月的设计下,沈逸舟成功反叛。沈逸舟带着大军打回京城,边关只有少数士兵驻守。
姜国内乱,邻国见状发动攻击。刚攻下一座城,驻守北地的护国公杨帆临危受命带着几万大军赶来,阻止了邻国的进攻,还把邻国的士兵赶了回去。
沈逸舟后来登上帝位, 宋衔月成为皇后,母仪天下,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没有傻傻的回去做邻国那个被人忽略,毫无地位的瑶月公主,只让沈逸舟和邻国签订友好往来的条约。
沈逸舟提出签订条约,又给了邻国不少东西,邻国皇帝无可奈何,只能答应休战。
这一世,沈逸舟和宋衔月都早早的死去,邻国的情况被姜国摸了个透,非但没占到姜国一丝便宜,还直接国破家亡。
对于江佑的话,江辞不置可否,只道:“出来这么久,我们也该回去了。”
“好。”
江辞和江佑很快回了京城。
江佑之前的神医形象不便再出来,于是变成了他一惯的五六岁孩童模样。江辞给他捏造的身份是那个神医江佑族中的弟弟。
两人回睿王府整理了一下,就进宫去见了皇帝。
拿下一直让祖辈头疼的邻国,皇帝相比几年前越发容光焕发。他对江辞还是一如既往的关心,问了不少事情。
江辞挑挑拣拣和他说了一些,皇帝听完后道:“这次回来就别走了,母后时常念叨你,你留下来陪陪她。长宁的婚事也近了。”
“好。”江辞答应下来。
现在刚打下邻国,有不少事需要处理,他先留下来,等一切都安排妥当,再去封地。
这次去边关的路上路过他的封地,看着还挺繁华热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