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司马望的反击

一声巨响之下,震动了整个宫城。

而最受震撼的莫过于曹叡的皇后,如今的大魏太后郭氏。

听着外面的动静,郭氏正自痛心疾首,同时愤恨曹髦把自己都给骗了时,宫门就这么被轻易的打开了。

门前堵门的东西和几个太监被炸散,人也是生死不知。

硝烟之中,曹髦手按宝剑,全副武装地大踏步上前。

这是属于他的高光时刻,其他人自然不会抢他的风头。

郭氏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的硝烟,自白烟中,曹髦踏步而出,那身影让郭氏下意识的想起了曹操。

虽然她并未亲眼见过曹操的模样,但以此推之,当年曹操征战天下时也是这副模样吧。

跟在曹髦身后,是列队而入的甲士,永宁宫内的宫人们全都呆愣在了原地,他们知道,今日怕是要变天了。

走到郭氏面前,曹髦颇有些意气风发的意思:“母亲,请恕儿甲胄在身无法全礼了!”

郭氏回过神来,苦笑两声:“老身可当不得陛下这声母亲。”

原来,曹髦一直在骗自己,什么甘当山阳公,什么母慈子孝全都是假的。

一时间,郭氏万念俱灰,反正这天下都是他们男人的事,自己费什么心思呢。

“一日为母,终身为母!既然朕已过继为明皇帝之子,那自然是母亲的儿子!”曹髦朗声说道,“如今宫内大乱,还请母亲随我一起前去避祸!待勘平内乱后,再送母亲回宫。”

哪怕铲除了司马氏,曹髦依旧需要曹叡的名头,他也只能是曹叡的儿子,所以太后郭氏还有用。

这个娘,曹髦还是要叫的。

“避祸,避祸......”

郭氏喃喃几句,看向曹髦:“你知不知道,你此番举动才是真的会招来杀身之祸!”

曹髦毫不示弱的回看过去:“那母亲觉得,让我大魏天下落入他人之手便是明哲保身之道吗?只是不知母亲日后如何面见地下的先帝?先帝临终托付,将母亲升为皇后,便是让母亲将我大魏天下拱手让人的吗?”

郭氏一脸的凄然。

说实话,过于苛责她其实也不太合理。

乱局之中,皇帝都尚且不能保全,更遑论她一个女子了。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以太后名义下旨,可郭氏是否真的同意了,那还不是司马懿一句话的事。

形势所迫之下,郭氏也是身不由己。

“我一女子,无兵无权又能如何!”郭氏悲愤的说道。

曹髦见状闭口不言,这件事没法争论,他觉得郭氏坏了曹氏江山,可郭氏却自觉身不由己。

掰扯到明天都掰扯不完。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曹髦拱手说道,“请母亲移驾,带上太后符玺随我走吧!”

随着曹髦的声音,身后甲士配合的向前移动,手上钢刀在灯火的映照下烁烁放光。

“唉!”郭氏长叹一声,“天意如此,由得你去吧。”

郭氏站在阶上,闭目不言。

意思很明确了,她不会反抗的,反正不管司马家和曹髦谁赢了,都需要她来为之后的执政合法性背书。

虽然恼恨曹髦的欺骗,但她不会反抗司马家,也就意味着不会反抗曹髦。

微微点头,曹髦挥手示意,让几名宫女扶着郭氏退到一旁。

在身边甲士的“保护”下,太后身旁听用的宫人也要乖乖听话。

“你们几个,带朕去取太后的符玺。”曹髦随意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在前面领路进去找东西。

很快,东西到手的曹髦不再耽搁,快步走出长宁宫。

曹髦沉声说道:“去尚书省,和他们汇合。”

几人点头,率领二百甲士直往皇宫前面而去,赶奔尚书省。

路上,李世民、朱棣等人时不时地低头对着对讲机指挥,吩咐各自的手下进攻宫门。

进展很是顺利。

毕竟自古以来,城门这种东西都是对外防守的,没谁设计皇宫的时候会防备从里面杀出来的敌人。

再加上李世民他们麾下的士卒都是能征善战之辈,自然是要比常年宿卫皇宫的曹魏禁军要强的多。

因此,此番战斗可以称得上是摧枯拉朽。

皇宫各处的城门已经陆续易手。

听着四方传来的喊杀声,郭氏有些淡定不了了。

她实在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开口询问曹髦:“陛下是如何养出这么一支军队的?”

曹髦看她一无所知的样子,心下不禁暗爽。

“怎么?昔日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师能阴养死士三千,朕贵为天子,有些肯为朕效死的忠臣很奇怪吗?母亲,不是所有人都欲图不轨的,我大魏传承四代,总是有些恩德的。”

听了曹髦阴阳怪气的话,郭氏摇头苦笑。

曹髦这话也就能糊弄糊弄白痴,他和司马师养死士的情况怎么能类比?

司马懿和曹爽争权的时候,曹爽针对的是司马懿,觉得只要摁住了司马懿,其余人不足为惧。

因此,为了拿掉司马懿的权力,曹爽也做出了相应的让步,那就是把司马师抬上去了。

曹爽征蜀汉,将夏侯玄由中护军转为征西将军、关中都督,竭力想要消除司马懿对关中之兵的影响。

而空出来的中护军之职,则交由司马师接任。

之后,直到高平陵之变前,司马师足足在禁军任职了六年。

而中护军主管的是武官选举,也就是人事任免权。

史载:(司马师)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盛赞司马师用人无私。

以他的能力,六年时间里难道还拉拢不了一批人?

而曹髦的情况则大为不同,他说是皇帝,可基本没什么权力,他凭什么拉拢别人为自己效命?

就算曹髦人格魅力惊人,可那也需要时间吧?

司马师当初还用了六年呢,现在曹髦在司马家的监视下,大半年就闹出这么大的声势,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如今老身已在陛下身侧,难道陛下还担心走漏消息吗?”郭氏反问,“这般精明强干的士卒,绝非是一朝一夕可得,陛下要小心才出虎穴,又入狼窝啊。”

郭氏意味深长的叮嘱了句。

既然她排除了这是曹髦自己拉拢来的士卒,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是外兵入京。

和汉末时的董卓乱政一样,郭氏猜测怕不是有哪个地方大员不甘寂寞准备趁着司马师之死攫取大权。

现在看着曹髦意气风发的样子,可郭氏还是不看好他。

没有属于自己的武装,终究是无根之萍。

曹髦听懂了她的意思,但穿越之事不好跟她明说,沉默片刻曹髦只得回道:“不劳母亲费心了,我自有计较。”

他们在这边母子“交心”,李放他们还在紧张的布置任务。

“按照地图上看,咱们现在到昭阳殿来了,再往前走过两个宫殿便到了正殿太极殿,出了殿门左转就能到尚书省了。怎么样?你家老大那边有消息没?他们占住尚书省了吗?”

朱棣摆弄着手里的对讲机,虽然不是第一次用了,但还是不太习惯。

“这里面只有咱家老二的声音,哪里来的老大?”朱棣有些无奈,将对讲机抛给李放,“你自己问吧!”

李放手忙脚乱的接住:“你慢点啊!摔坏了可没有能替换的了!”

对讲机里传来朱高煦狂放的声音:“这就是京城禁军吗?还不如建文手下的人,不堪一击!哈哈哈!”

李放满头黑线,他甚至开始怀疑,放这货出去是不是搞错了。

看看人家李世民,那边就正常多了。

抬眼看过去,李世民刚好也在拿着对讲机说话:“此物是便于沟通的,不是让你二人吵嘴的!在外人面前,莫丢了我大唐的面子。”

好吧,大唐那边也不怎么正常。

或许这些武将都是人来疯吧,又或者是憋得太久没打仗了。

算下来,也只有赵祯的部队算是正常了。

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李放调整了下对讲机的频道,联通了朱高炽和房玄龄等人。

“喂?喂!有人吗?”李放喊了几句。

“是李先生吗?”朱高炽的声音。

李放赶紧回道:“是我!我们这边已经搞定了,正在往尚书省赶,你们进展如何?”

随着李放的问话,朱棣、李世民、赵祯都凑了过来。

占据尚书省后,他们就能以朝廷的名义下旨,起码能控制住大半的京中武装让他们坐观成败,这是事成与否的关键。

朱高炽语气里有些为难:“我正要想办法告诉你们,尚书省已经被人占据了,据说是司马望率军占住了此地。此人谨慎,没有主动杀出来,我们兵少也未敢轻动,还请先生转告父皇让他定夺。”

司马氏终究不是砧板上的鱼肉,司马昭之前的安排起了作用,有人留值宫内,成功拖延了李放他们的进程。

司马望虽然不及司马师、司马昭等人,但他很有自知之明,一面派人去给司马昭报信,一面亲自带人占住尚书省,下一步不好办了。

李放面色凝重。

朱棣劈手夺过对讲机:“那司马望有多少人?”

“黑夜之中一时不好分辨,但看样子不少于五百人。”朱高炽回道。

五百人,还有核心人物统领,确实不好下手。

“怎么办?”李放看向两位统帅,“那里是尚书省,里面装满了大魏的各项凭证,不好使用火器,万一失火了就完了。”

谁知李世民和朱棣对视一眼,却是相当的轻松。

李世民哈哈一笑:“此人自蹈死地,实乃天助我也。”

朱棣也是面露轻松之色:“让咱大明的兵上吧,又或者太宗陛下也想试试?”

“一起吧。”李世民提议道,“司马望既然占住了尚书省,那就意味着司马昭马上就要得到消息了,必须加快速度了。”

看到二人那副模样,李放和赵祯对视一眼,二人全是满头雾水。

李放忍不住问道:“你们怎么这么轻松?他带着五百人占住了尚书省,没有火器不是那么好打的吧?”

李世民好心解释道:“若是此人将尚书省之中的印玺等物席卷一空,亦或者干脆一把火烧了尚书省,或许还真有些麻烦。可他许是失了警惕,以为此番只是一次小骚乱,因此困守死地,如此要拿他便是易如反掌。”

“这是为何?”赵祯好奇的问道,“哪怕此人青史无名,可如今能受司马昭信重,统领禁军,想来也是有几分能耐的。正面作战,此人绝非两位敌手,可要是他一心死守,我们这四百人也不好打吧?”

值此良机,赵祯要尽可能的从两位优秀的皇帝“前辈”身上汲取营养。

朱棣朝着前面曹髦的方向瞥了一眼:“你们也不看看那是谁!”

李放和赵祯一起看去,郭氏跟在曹髦身旁,背影显得有些萧索。

还是赵祯最先反应过来,他眼前一亮脱口而出:“太后和皇帝!”

眼下可不是高平陵之变,司马家早有防备的时候。

禁军虽说归于司马望统领,但这些禁军可不是司马家的死士。

或者说,司马家还没那个本事,把禁军中的人心全争取到自己这边。

原本的历史上,曹髦当了几年的傀儡皇帝,都能带着自己的心腹杀出云龙门,逼得贾充不得不示意成济下手。

由此可见,禁军之中敢对皇帝挥剑的人怕是不多。

如今他们这里有皇帝,更有太后,只需这二人阵前高呼,司马望那里怎么可能还能抵抗?

军心涣散之下,如何是李放他们的对手。

听了此番解释,李放连连点头,却有道理。

只是......

李放看向前方,郭氏毕竟年迈,哪怕有人扶着,也快不起来,大大拖慢了行军速度。

他当机立断的说道:“我去找个车,咱们拉着她赶紧过去,早些稳定皇宫,再去拿司马昭!”

向前赶上曹髦,李放将情况跟曹髦说了一遍,曹髦同意了。

正好,他们已经到了昭明殿,这里算是皇帝临时休息接见外臣的地方,找一副肩舆还是不难的。

很快,郭氏便被扶上了肩舆,四个大汉扛着她健步如飞。

行军速度飞快,没一会儿,一行人便与朱高炽、房玄龄等人汇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