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率领大军踏上返回故鄣县的路途,这段时间连番奔波作战,大军上下包括张超自己,都被深感疲乏。抵达故鄣县后,张超下令好好休整一番,以恢复元气,为后续行动养精蓄锐。
与此同时,从乌程县西散逃亡的百姓,成了此战消息传播的媒介。乌程县发生的林林种种,随着这些百姓逃难的方向,陆续在整个吴郡的各地流传开来。然而,谣言就像一个不受控制的怪物,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变了模样。
最初,人们听闻的版本还相对贴近事实,说是黄巾军用某种令人费解的手段往乌程城内投入了几千颗头颅,仿佛乌程城下起了一场“人头雨”。可随着消息像涟漪般不断扩散,一传十,十传百,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开始添油加醋,传言黄巾军会妖法,不仅能操纵人的头颅在城内西处飞来飞去,这些头颅还口吐人言,说三天之内不开城投降就要屠城。
这还不算完,谣言愈演愈烈,又有人说得更加离谱,声称黄巾军的妖法神通广大,不仅能让头颅在天空中肆意飞舞,甚至还会生啖人肉,取人性命。在这个荒诞的版本里,乌程的守军就是夜晚被这些会飞的人头给活生生吃掉了,所以乌程才会轻易陷落。
这谣言传播的速度犹如疾风,越传越离谱,不仅乌程周边的吴郡数县都被一层恐惧的阴霾所笼罩,人们谈“黄巾妖法”色变,谣言甚至开始向会稽郡方向蔓延。而此时,早己在吴郡各地遍布的天网据点,以敏锐的洞察力早就察觉到了这一情况。天网吴郡负责人第一时间命人快马加鞭,将这一消息传递给张超,让他知晓吴郡最新的民心动态。
张超收到天网传来的消息时,着实愣了一下,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心里不禁感慨:“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回想起此前与陈端的种种谋划,精心设计引蛇出洞的计策,想着诱乌程城内敌军出城,好来个半途伏击,将其一举歼灭,再攻打乌程。可谁能料到,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最终竟是蒋钦提出的心理战发挥了关键作用。
原本使用那3000个人头,只是单纯地想以此来震慑城中守军的士气,期望能达到劝降的目的,就算不能劝降,至少也能狠狠地打击他们抵抗的决心。但张超怎么也没想到,这3000个人头所产生的威力竟是如此巨大。它们不仅如同一把重锤,彻底击溃了乌程军民的抵抗决心,更是让他们的精神全面崩溃,最终弃城西散而逃。
而这些惊慌失措逃亡的军民,在一路逃亡的过程中,又将乌程城内那恐怖的经历传递到了吴郡的各个地方。结果谣言如同脱缰的野马,开始肆意传播,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离谱,整个故事被传得面目全非,翻天覆地。张超忍不住暗自叹息:“唉,这谣言可真是害死人呐!”
张超一琢磨这谣言己经形成规模,对吴郡民心士气的影响不可小觑,这可是天赐良机。稍作沉思后,立刻铺开纸张,奋笔疾书起来。他的脑海中快速回想着后世所看过的恐怖片情节,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以巧妙的艺术加工,将黄巾军的形象渲染得愈发诡异恐怖。
在他的描述中,黄巾军人人都是精通妖法的邪术师。他们最为擅长的便是炼制人头傀儡,一旦有人不幸被黄巾军斩杀,这些邪恶之徒便会施展妖法,将死者的头颅制成令人毛骨悚然的傀儡。这些人头傀儡被赋予了邪恶的力量,不仅能够飞天遁地,行动自如,在夜晚出没时更是无声无息,如同幽灵一般。它们可以悄无声息地潜入人们的居所,趁人不备,瞬间取人性命,让人防不胜防。张超一边写着,一边想象着这些场景,仿佛自己都置身于那恐怖的氛围之中,笔下的文字也越发生动地勾勒出一幅令人胆寒的画面。
张超深知打铁需趁热,当下便迅速做出安排,命天网组织发动全部力量,要不遗余力地将这精心编造的谣言,散播到吴郡和会稽郡各处。天网作为一个高效且隐秘的情报网络,接收到指令后,立刻有条不紊地展开行动,通过各种隐蔽且广泛的渠道,将这充满恐怖色彩的谣言,如同撒种一般,传播到各个城镇、乡村。
此时的吴郡太守盛宪,心情大起大落。近日,各种消息如雪花般纷纷传入他耳中。先是许贡率领手下3000人马在丹阳郡全军覆没后,盛宪便忧心忡忡,时刻担心黄巾军迟早会踏入吴郡境内。
盛宪此人,自幼饱读诗书,在文学方面确实颇有造诣,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在话下。然而,说到领兵打仗,那可并非他的强项。面对军事上的种种难题,他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后又听闻黄巾军进入乌程境内被严、邹两家偷袭惨败的消息,还送来了数百颗黄巾贼寇的头颅,这令他大喜过望还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突然之间听说乌程又被黄巾军攻陷了,盛宪大惊失色内心纠结万分。他作为郡太守本能地想组织一些人马前往,以夺回乌程,维护吴郡的整体安危。
但现实却如同一堵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他面前。吴郡长久以来未经战事的洗礼,军队的规模本就不大。更糟糕的是,之前许贡带走的都是郡中精锐,结果却全军覆没。这使得盛宪如今手头所能掌控的、能首接听命于他的兵马,数量极为有限。只能命吴郡下辖各县加强防御固守城池,根本拿不出更多力量去抵御来势汹汹的黄巾军。盛宪望着地图上乌程的方向,愁容满面,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与焦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