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手造”开业第一天,林昭右手还沾着模型胶,左手正给陈默的《山河志》盔甲画分件图。
工作台下,顾砚蹲在地上捣鼓预约系统,陆星瑶举着手机拍摄“首单制作视频博客”,镜头扫过她沾着银粉的围裙时,玻璃门被敲响了。
来者西装革履,手里提着印着“星耀创投”标志的文件夹。
林昭耳朵尖瞬间泛红——她最怕这种“看起来很专业”的人。
“林小姐,我是张铭宇。”对方递名片的动作像在交作业,“今早刷到你们工作室入驻校园文创的新闻,想聊聊合作。”
陆星瑶立刻把手机转向他:“创投大佬?我们这小破屋有啥值得投资的?”
“手作品牌形象。”张铭宇翻开文件夹,“你们做的《山河志》盔甲、王奶奶的苏绣牡丹、李思远的榫卯机关盒——这些都能包装成文化符号。我们可以进行品牌推广、对接海外展览,甚至谈游戏联名。”
林昭的笔停在了图纸上。
顾砚从桌底钻出来,扯了扯她沾着胶水的袖子:“先听听条件。”
“注册商标,授权我们独家使用权。”张铭宇推了推眼镜,“前期投入三百万,占股百分之二十。”
陆星瑶的手机“啪”地砸在桌上:“独家?那我们以后接个婚庆花馍单子都得问你们?”
李思远凑过来看合同,手指点着“品牌形象衍生开发权”那栏:“但我们现在连漫展摊位都抢不到,有曝光总比没有好?”
林昭的指甲掐进掌心。
她想起上周去文具店买颜料,老板娘举着手机问:“你们那个苏绣发簪,网上能买到同款不?”当时她只能摇头——他们的手作,还困在这二十平米的实训基地里。
顾砚突然把合同翻到最后一页:“违约条款写着‘若年利润未达预期,投资方有权收回所有设计图’。”他抬眼,“你们要的不是合作,是把我们变成代工厂。”
张铭宇的表情终于有了波动:“林小姐,手作行业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五——”
“我们存活率百分之百。”陆星瑶抄起桌上的苏绣团扇拍在合同上,“上个月王奶奶的牡丹扇卖空三次,靠的是针脚,不是资本。”
林昭突然站了起来。
她的围裙口袋里还装着今早王奶奶塞的桂花糖,糖纸沙沙作响:“张总,能给我三天时间吗?”
秦婉儿的电话来得很快。
“我认识个做陶瓷的老周,”她在电话里说,“当年签了全权代理,现在淘宝搜他名字,跳出来的都是仿品店。”
林昭攥着笔记本跑了三个手工艺工作室。
在布艺坊,六十岁的李阿姨红着眼圈翻相册:“这是我设计的锦鲤抱枕,现在标签上写的是‘XX文创’。”在木雕社,学徒小吴指着展柜:“师父的榫卯灯,被改成塑料款卖九块九。”
“原来不是所有投资都叫助力。”林昭坐在回工作室的公交上,把记满笔记的纸页捏出褶皱。
顾砚正在门口修坏掉的门铃。
见她回来,晃了晃手里的合同:“我改了版反提案,你看看?”
纸页上写着:“项目制合作,每款产品保留原创署名权;制作与品控由我方全程负责;收益按研发投入比例分成。”
“陆星瑶说可以加苏绣增强现实款的复购数据,”顾砚拿出平板,“上周那个能扫出动态牡丹的团扇,复购率37%,很有说服力。”
第三次见到张铭宇时,林昭把资料推过去的手没抖。
“我们不要包装成‘非遗符号’,”她指着苏绣增强现实款的用户画像,“买我们东西的人,是喜欢王奶奶针脚里的温度,不是喜欢‘文化标签’。”
张铭宇翻资料的速度越来越慢。
当他看到“90后用户占比68%,复购用户平均推荐3.2人”那页时,突然笑了:“你们这数据,比很多成熟品牌形象都好看。”
“所以?”陆星瑶抱着胳膊。
“我试试说服公司。”张铭宇合上文件夹,“但有个条件——下次漫展,你们的摊位要挂‘星耀创投合作品牌’的牌子。”
林昭点头:“可以,但得加一行小字:‘原创设计:织梦手造’。”
送走张铭宇时,顾砚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
他掏出来看了眼,又迅速塞回去。
林昭盯着他耳尖可疑的泛红:“谁发的消息?”
“游戏组的。”顾砚低头摆弄门铃,“说《幻境纪元》的新角色模型需要手作参考。”他顿了顿,“问我认不认识厉害的模型师。”
林昭抄起桌上的模型胶就要扔,余光瞥见工作台角落的《山河志》盔甲图纸——陈默标注的“需要活动关节”的红笔印还没干。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把“织梦手造”的招牌照得发亮。
她突然笑了。
“顾策划,”她举起胶瓶晃了晃,“下次帮游戏建模,记得付模型师咨询费。”
顾砚低头修门铃的动作顿了顿,耳尖红得更彻底了。
工作室的预约系统突然“叮”地响了一声。
林昭凑过去看,新订单备注写着:“《幻境纪元》新角色盔甲定制——顾砚。”
(顾砚手机屏幕亮起未读消息:【项目组】新资料己发,这次的主题是“手作与赛博的碰撞”,你上次提的模型师,能约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