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朱棣的一番分析,李放这才反应过来李世民的用意。
还没等他想好要怎么调解,那边朱棣已经再次开口了。
他不容置疑的说道:“你且去跟那李世民说清楚,咱也不占他的便宜,到时我们两家各分一半人出来,四百人打皇城,四百人去拿司马昭,各凭本事!”.
“若他不答应,那就万事休提!至于其他的方略,咱没意见,就照他说的办!”
李放抿着嘴,看朱棣这态度,情知此事没的转圜。
朱棣倒未见得心疼这点损失,只是同为大国皇帝,他可不愿在李世民面前丢了面子。
“行,我替他答应了。”李放点头应下,“你先把人准备起来,等时间到了,我们第一时间出发。”
朱棣看着李放:“你可别想着糊弄咱!等到了地方,若是你小子敢强逼咱就范,咱可保不住会不会翻脸。”
李放没好气的回了句:“你想多了!就我这小心思,哪敢在你们两位皇帝面前耍手段啊!玩不过你们!”
“哈哈哈。”
朱棣咧嘴大笑,开口说道:“算你小子识相。”
不过笑过之后,他看李放气不忿的模样,还是开口安抚了几句:“你尽管去寻李世民便是,他不会为难你的。”
李放闻言一愣,他正在思考该用什么办法劝李世民答应朱棣的条件呢,
还想着要不要再答应李世民点条件。
可没想到朱棣竟然这么说。
“你怎么知道?”李放看向朱棣,眉头皱起。
朱棣老神在在的坐在椅子上,饶有趣味的回道:“依咱看,那位唐太宗陛下怕是想试试咱,咱虽然知道他的本事,他却不知咱的手段。即便从你那儿得了史书,他也未必就信了,合力破敌前自然要对友军有所了解。”
说到这,朱棣哼哼了一声:“若是咱连这点浅显的手段都看不破的话,那他坑起咱来,自是不会手软。”
原来如此。
李放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个就叫知己知彼了吧。”
“差不多吧。”朱棣点点头,“估计那边应该已经在等着你回去找他们了,你只需转达咱的意思,他自会同意。”
可李放心中还有些顾虑。
“要按照你说的分派,本来就不是一拨人,还要分开两边,真到了打起来的时候,难道不会乱吗?”
此番行动要求的是一击制敌,万一失败了,可就没从头再来的机会了。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第一次配合,还要再分兵的话,李放担心会出什么岔子。
谁知朱棣听到李放这个问题,却只是随意一笑:“他怎么想的咱不知道,但咱可以告诉你,就那点兵力能出什么乱子?”
大家都是高手,领兵打仗那都是行家里手,纵然只是第一次合作,也有信心互相配合无间。
最起码,在朱棣印象中的李世民有这个本事。
统领大军自北平打到南京朱棣都成功了,还能在那阴沟里翻了船不成?
反正他的要求就是这样,李放也只好答应了下来。
事已至此,目前也只能如此商议了,左右还有时间让李放跟他们沟通一下。
司马昭查明情况也需要时间,统合各方利益更是需要时间,短时间内司马师的死讯不可能公开的。
起身告别了朱棣,李放和赵祯返回了现代。
寻个位子坐下,李放叹息一声:“这俩人,一百个心眼子,没一个让我省心的。”
赵祯呵呵一笑:“那没办法,谁让你要仰仗人家的兵呢?再说了,有这两位造反经验丰富的行家在,也能帮咱们查漏补缺了。”
“可这俩人互相提条件,我就怕把事情给搞砸了啊。”李放摇了摇头,“你也知道,这两人都是第一次合作,还要分兵,真要是跑了司马昭,那才叫因小失大。”
“跑不了的。”赵祯倒是挺豪气,“他们两家既然都出了八百人,倒显得我那三百人有些少了。人我那里是没有了,但我可以再赞助点火器。”
“火枪难造,但手榴弹要容易造的多,我那里积累了不少库存。我再调配出来些,届时给他们分了,大唐大明的虎狼之师,再加上火器之威,降维打击一个曹魏还不是简简单单的。”
赵祯也是心中有些歉疚,毕竟论起关系来,他和李放还有曹髦要比李世民、朱棣联系更为紧密。
但碍于北宋的政治局面,他不好当着朝臣的面大肆调兵。
虽说北宋的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但要赵祯调兵也是需要理由的。
无端动用禁军,劝谏的奏章怕是又要堆满他的案头,烦也烦死了。
因此,赵祯只动用了自己收拢来的赤子营。
但调动物资就没那么扎眼了,本身也就两千号人,都用上手榴弹赵祯也供得起。
“行吧。”李放点了点头,“希望一切顺利吧。”
又和赵祯聊了几句后,李放送他离开。
至于大唐那边,如今天色已晚,只能明天再去了。
第二天一早,李放早早的去寻李世民。
果然不出朱棣所料,刚刚下朝的李世民听闻李放来寻,立刻便答应见他。
“可是那大明的皇帝提了什么要求?”李世民含笑问道。
李放闻言一愣,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些人心眼子真多,隔空都能互相斗法。”
“没错。”李放干脆的将朱棣的条件全部说出。
果然,李世民听了后没怎么犹豫,果断答应了下来。
李放再也无话可说。
沉默了一会儿,他又将赵祯的打算说了一遍,然后补充道:“回头我送些手榴弹的样品来,陛下组织人学习一下如何使用,到时候能派上用场。”
能看到先进的火器,李世民自然不会拒绝。
可看李放那样子,李世民心中一转便知他在想什么。
“你心中可是在怪朕算计你?”
李放无奈的笑了笑:“这算什么算计?我只不过有点不舒服而已。”
“那就还是在怪朕。”李世民哈哈一笑,“你且安心便是,朕只是好奇那大明皇帝,想要称量一下他而已。至于你所图的大事,朕既然有言在先,自然不会食言,定然助你成功便是。”
“你既熟读历史,难道还不清楚朕的信誉?”
听到李世民最后这句话,李放想了下,才算是勉强振奋起来。
李世民又温言抚慰了他几句,李放这才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