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病情好转

十月廿六,椒房殿的晨雾里飘着清甜的粥香。陈延之掀开食盒,见长孙皇后正倚着屏风翻阅《女则》,指尖不再泛白,袖口的素色襦裙竟比往日宽松了些 —— 这是病情好转的征兆。

太医院李院正握着皇后的手腕,脉枕上的丝帕绣着新添的双鹤纹。他的胡须抖了抖,语气里带着不甘。

"娘娘脉象虽仍偏弱,却比上月沉稳许多..."

话没说完,皇后己指着案头的雪莲粥。

"李院正,这粥里的椰枣和芡实,倒是比参须更合本宫脾胃。"

陈延之跪在一旁,系统光屏的「脉象解析」显示气血充盈度提升 37%。他趁机呈上刚熬的「西神温脾粥」,粥面浮着几片烤过的姜片。

"娘娘,今日加了陇右的烤姜片,微辛而不燥,最能助芡实莲子运化。"

皇后浅尝一口,目光落在他袖口的甲等庖丁徽记上。

"陈师傅的膳食,倒像是给本宫的脾胃请了位温和的夫子。"

午间的「双鹤延年羹」换了新模样,陈延之在山药泥里拌入少许炒过的黑芝麻,汤面用玫瑰露勾出的双鹤翅膀上,添了几点金箔碎。

"娘娘,黑芝麻入肾经,与山药健脾相呼应,正是《黄帝内经》里的 ' 脾肾双补 '。"

皇后的汤匙停在半空。

"陈师傅何时读的医书?"

陈延之笑笑,想起系统兑换的《千金方》玉简。

"臣在西市时,常听老郎中念叨 ' 药食同源 ',便记下了些粗浅道理。"

皇后点头,对身边的老嬷嬷说。

"把本宫的前朝《食医心鉴》送给陈师傅,也好让尚食局的菜,多些古籍的根基。"

酉时的嫔妃宴上,长孙皇后特意让陈延之掌勺。他端出改良的「莲子百合蒸鲈鱼」,鱼腹里塞满了太医院新采的茯苓丁。

"诸位娘娘,这道菜健脾利湿,最宜秋日多食。"

淑妃尝了口,胭脂唇在瓷勺上印出红痕。

"陈师傅的鱼,比太医院的药方还灵验呢。"

皇后望着席间的双鹤纹食盒,忽然对众人道。

"陈师傅的膳食,让本宫想起隋文帝时的尚食监,却比那时多了份对食材的体恤。"

她转头对陈延之。

"往后尚食局新菜,不必经过太医院二次查验,本宫信得过你的分寸。"

亥时回尚食局,禄儿举着鎏金银匙蹦跳。

"陈师傅!皇后娘娘赏的银匙,比刘典膳的钥匙串还亮堂!"

陈延之摸着匙柄上的双鹤纹,想起皇后白天说的「体恤食材」—— 这西个字,比任何令牌都更重。

孙厨子抱着新领的《食医心鉴》凑过来,银柄刀换成了陈延之送的桑刀。

"陈师傅,这书上的 ' 姜枣茶 ',能跟您的胡麻饼配着吃吗?"

陈延之点头,目光落在案板上的新食材 —— 皇后特意吩咐,西域商队的进贡清单,今后先过尚食局的灶台。

系统光屏闪过

「膳食治疗成就:获得‘宫廷食医’称号」,陈延之望着椒房殿方向的灯火,忽然听见更夫敲过二更。皇后的病情好转,像块压在尚食局肩头的云翳渐渐散开,而他知道,当嫔妃们开始信任他的羹汤,当太医院的脉案里出现「膳食调理有功」的批注,这场始于灶台的医食之道,终于在宫廷里站稳了脚跟。

太极宫的月光漫过尚食局的飞檐,陈延之在新领的医书上记下。

「明日为皇后备山药羊肉粥,加当归三钱,用西市老周的陇右羊肉。」

玉坠在胸前发烫,却比往日温和许多 —— 那是系统对「医食同源」的无声认可。他忽然明白,皇后的支持,从来不是因为他的厨艺多高超,而是他让每道膳食都带着对贵体的郑重,就像西市百姓信任他的胡麻饼,宫廷贵人也终将信任他的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