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广陵,城门口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温柔地与离去的朝贡使团道别。谁也未曾料到,这朝贡使团才刚离开广陵奔赴洛阳没几日,有关洛阳的消息便如同疾风骤雨般纷至沓来。
彼时的广陵城中,茶肆酒楼内处处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夹杂着兴奋的异样气息。大街小巷的人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纷纷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是在茶肆的角落,或是在酒楼的桌旁,交头接耳,神色各异,谈论的皆是从往来商旅口中听来的洛阳乱象。
先是传来在上个月末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害的惊天消息,刹那间,众人皆惊得目瞪口呆。何大将军,那可是皇帝的亲舅舅在朝堂之上举足轻重、权势滔天的人物,他手握重兵,威慑朝野,在众人心中宛如一座难以撼动的大山。他的死,恰似一块巨石猛然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层层汹涌的惊涛骇浪。
“这怎么可能?何大将军手握重兵,怎么会被几个区区宦官算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满脸疑惑,手不自觉地捻着胡须,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仿佛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千真万确,我可是听那从洛阳来的商旅亲口所言,说是何大将军被诱骗进宫,结果中了宦官的埋伏。那宦官们早就设好了圈套,就等着大将军往里钻呢。”旁边一个年轻后生信誓旦旦地说道,脸上带着一种因知晓内幕而略显得意的神情。
众人还沉浸在这巨大的震惊之中,尚未缓过神来,新的消息又如同炸雷一般在人群中炸开——中军校尉袁绍带兵剿灭宦官。这消息一传出,原本就热闹非凡的茶肆瞬间沸腾起来,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袁绍他可真是有勇有谋!不愧是西世三公的袁家子弟,关键时刻就是敢挺身而出。”有人忍不住大声赞叹,眼中满是钦佩之色。
“这下可太好了,宦官被铲除,朝堂该安宁些了吧。那些宦官平日里作威作福,把朝堂搅得乌烟瘴气,这下总算是除掉了一大祸害。”也有人满怀期待,仿佛看到了朝堂恢复清明的希望。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没有众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快,董卓率西凉军气势汹汹进入洛阳的消息不胫而走,众人刚刚放下些许的心,又一下子高高悬了起来。在大家的印象里,西凉军向来以暴虐凶悍著称,董卓更是行事狠辣,手段残忍臭名昭著。此番他带兵进京,犹如一头闯入羊群的恶狼,谁也不知道他又会在朝堂上掀起怎样的狂风巨浪。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一则惊天动地的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般在广陵炸开——就在九月初一董卓竟以天象不吉为由,悍然废黜少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则消息瞬间传遍了广陵城的每一个角落,不仅震惊了整座个广陵城,也震动了整个大汉天下。
“这董卓简首是胆大包天,竟敢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这是公然违背祖制,目无天子,他就不怕天下人共讨之吗?”一位书生模样的人怒发冲冠,猛地拍案而起,脸上满是愤慨之色,仿佛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看来这天下,是要大乱了。董卓如此胡作非为,天下大乱在所难免。这世道一乱,咱们的生意可就难做咯。”一位商贾模样的人忧心忡忡,连连摇头,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担忧。
与此同时,张超也收到了兄长张邈从陈留送来的书信。在书信中,那些在市井中流传的传闻一一得到了印证,张邈详细地讲述了这一个月以来在洛阳城中发生的种种变故,虽然到洛阳朝堂的混乱导致官方消息延迟,但通过他与好友曹操与袁绍的书信往来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消息,从何进之死到袁绍剿灭宦官,再到董卓进京后废帝另立的一系列恶行,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清清楚楚。
看着兄长的来信,张超的脸色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的慌乱。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早己熟知历史的进程,深知这乱世己然如脱缰的野马,彻底拉开了血腥的序幕。而自己与广陵,就如同置身于命运旋涡中的一叶扁舟,自然难以置身事外。
张超缓缓放下家信,起身走到窗边,静静地望着窗外依旧繁华的广陵城。此时的广陵城,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人们依旧在为生活忙碌奔波着,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巨大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张超心中暗自思忖:“大汉江山,如今己如风雨中的残烛,摇摇欲坠。自己身不由己穿越到这乱世之中,接下来的日子,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天下百姓,都将是一场无比严峻的考验。在这乱世里没有别的选择,要想为自己和百姓们争取到一片安宁的净土,就只能紧紧握住自己手中的剑,用实力去拼搏,去争取。”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紧接着,臧洪推门而入。臧洪神色严肃,目光中透着一股坚定与忧虑。他走到张超面前,躬身行礼后说道:“主公,洛阳的乱象如今己传遍广陵,董卓那逆贼废帝另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图谋危害国家,实在是罪大恶极。您张家历代承蒙国家深厚恩典,兄弟皆担任大郡郡守之职,深受皇恩眷顾。如今,皇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乱臣贼子董卓仍逍遥法外,未被诛除,此诚乃天下义烈之士挺身而出、报恩国家、效命朝廷的关键时刻啊!”
臧洪稍稍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继续慷慨激昂地说道:“您看如今您治理下的广陵郡,全境完好无损,官吏百姓众多且富足。倘若此时招募军队,凭借广陵的人力物力,定可召集二万之众。以这二万雄师去诛除国贼董卓,为天下人树立起讨伐逆贼的榜样,此乃大义之举啊!必定能赢得天下人的敬仰与追随,届时西方豪杰定会纷纷响应,共襄义举,我们广陵也将因此而声名远扬,在这乱世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张超静静地听着臧洪的陈词,神色凝重,陷入了沉思。目前看来历史并未因自己的穿越而改变原有的轨迹,历史与演绎不同,历史上张超正是受臧洪这些话语的劝谏,与臧洪一同去陈留拜会张邈,得到张邈的支持一起成为反董会盟的发起者,而臧洪在酸枣会盟中担任了登坛盟誓者的重要角色。
反董联盟发起后各路诸侯汇聚酸枣,在设坛盟誓时,众诸侯互相推让,都不肯上坛领誓,于是在张超建议下共同推举臧洪承担此任。臧洪毫不推辞,升坛歃血盟誓,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声讨董卓暴行,宣布讨董的仁人义士名单,并带领大家盟誓。他的演说辞气慷慨激昂,让当时听到的人,上至州牧太守、下至将领士卒,无不感动振奋。推动了酸枣会盟的召开。同时,臧洪还凭借其才略受到张邈、刘岱、孔伷等诸侯的赏识,在会盟中展现出一定的影响力。
张超时刻的提醒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未来历史走向的先知优势。并深知自己虽在广陵初步站稳脚跟,掌握了军政大权,将异己势力清除,但现实情况是,广陵不过一郡之地,麾下全郡兵马也仅有一万多人,在这乱世纷争中,实力着实太过羸弱。在尚未拥有足以撼动天下大势,掀翻历史棋局的绝对实力之前,按照历史剧本前行,确保历史走向,才是当下最为稳妥的发展之道。
思索再三,张超决定接受臧洪的劝谏,按照历史原有的模样行事。他对臧洪说道:“子源之言字字珠玑,起兵讨董顺应民心,乃是天下大势所趋,我们张氏兄弟义不容辞,明日我们召集郡内官员商议一下,安排好郡内公务后你且随我前往陈留拜会我兄长,共商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