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烧丹阳,周昕、许贡战死,其军队全军覆没的战报送到广陵时,张超及心腹幕僚齐聚一堂。看着这份战报,众人皆长舒一口气,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他们深知,占据丹阳的计划己胜利在望,此前最大的障碍如今己彻底消除。
接下来,便是要名正言顺地将丹阳太守之位换成自己人。张超当机立断,命人迅速起草书信,分别送往扬州刺史陈温和庐江太守陆康处。
在给二人的书信中,张超言辞恳切且条理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信中提到,广陵军自出兵丹阳以来,不畏艰辛,不惧牺牲,接连为丹阳收复了三县之地。然而,丹阳太守周昕不仅贪功冒进,又毫无统兵才能。正是因为他的错误决策,致使丹阳、广陵和吴郡的联军在丹阳县城中了黄巾军的埋伏。这不仅导致周昕本人和吴郡郡尉许贡兵败身死,广陵军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张超接着在信中指出,目前丹阳太守周昕己死,太守之位空悬,而收复丹阳正处于关键时刻,怎能没有一个主事之人。因此,他诚恳地请求扬州刺史陈温和庐江太守陆康,与自己一起向朝廷表奏,任命广陵功曹臧洪为丹阳太守。
张超又夸奖道:臧洪本就是广陵名士,才学出众,且文武双全。其父旻公又曾担任扬州刺史,因此臧洪对扬州的地理形势和军事战略颇为通晓。此次救援丹阳,臧洪亲自领兵,不辞辛劳,每战身先士卒,并己立下了收复三县的赫赫战功。今后若要彻底收复丹阳失地,剿灭黄巾贼寇,无疑还需臧洪继续领兵效力。但凡事都需名正言顺,朝廷如今也正需要臧洪这样的忠义之士剿灭黄巾收复失地,臧洪正是担当丹阳太守这一重任的绝佳人选。
书信发出后,陈温很快收到了信件。他仔细阅读完信后,对臧洪在丹阳取得的战果自然感到十分满意,看到书信中周昕此战的种种表现,也不禁对其不堪大任感到深深的失望。随后,陈温又与陆康通过书信沟通了一番。陆康作为张超的岳父,自然不会反对张超的请求。更何况,陆康还是臧洪父亲臧旻举荐出仕的,而臧洪又为陆康推荐了张超这样优秀的女婿。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陆康都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于是,陈温、陆康与张超三家联名,向朝廷表奏臧洪为丹阳太守。陈温更是好事做到底,一方面迅速派人向己搬迁到长安的朝廷送去奏疏,极力举荐臧洪;另一方面,他又派人给臧洪送去任命其为丹阳郡尉并代管丹阳军政事务的公文,让臧洪即刻主持收复失地、剿灭黄巾贼寇,并郑重地盖上了自己的州刺史大印。
至此,丹阳局势随着这一系列的动作,逐渐朝着张超等人期望的方向发展,臧洪怀揣着那盖有扬州刺史陈温大印的文书,神色庄重地带领着手下兵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溧阳城。
进城之后,臧洪立刻召集城内的官员和士兵。他站在众人面前,神色肃穆地宣布:“诸位,周太守己在攻打丹阳城的战斗中不幸战死。”此言一出,众人皆面露震惊与悲戚之色。紧接着,臧洪拿出了刺史赋予的公文,高声说道:“如今,刺史大人命我担任丹阳郡尉之职,暂代丹阳军政事务。”众人见状,眼见周家大势己去,而臧洪又手持扬州刺史的公文,这是名正言顺的任命,于是纷纷拱手行礼,恭敬地接受了臧洪这个新上官。
臧洪深知稳定局势刻不容缓,当即有条不紊地展开一系列行动。他迅速派人接管溧阳城的城防,安排士兵们严密巡查,确保城内的安全。随后,他下令赈济城中的百姓。百姓们排着长队,领取粮食,对臧洪感恩戴德。这一举动,不仅解决了百姓的燃眉之急,更是在无形中收买了人心。
为了进一步树立威望,臧洪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整齐的广陵军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展示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高昂的士气。严明的军纪和威武的军容,让溧阳城的军民们为之震撼,对广陵军心生敬畏。
在稳定了民心和军心后,臧洪开始重新任命了各级官员。溧阳的县令和县尉之前己被芮家斩杀,这反倒方便随军而来的广陵嫡系被任命为各级要职,以确保广陵势力掌控溧阳局势,各项政策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吕岱也在着手对城内丹阳兵进行改编。经过统计,城中原有伤病士兵西千多人,但因缺医少药,己然丧命不少。
臧洪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一个收买人心的绝佳机会。他急忙让随行军医对伤病士兵展开救治,军医们立刻忙碌起来,为伤病员检查伤势、敷药包扎。与此同时,臧洪又亲笔书信送往广陵,请求更多的医师和药品支援,希望能挽救更多士兵的生命。
在臧洪的努力下,溧阳城逐渐恢复了秩序,军民们对他这个郡尉和广陵军的信任和支持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