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论坛现场的“黑幕”与“星舰”的全球首秀

早上七点,林昭昭的帆布鞋在展厅地面蹭出白印。

她蹲在玻璃展柜前,用软毛刷扫过"星舰"推进器的金属纹路——第三遍了。

"昭昭,"顾砚拎着工具箱过来,指节叩了叩展柜,"感应灯的角度调好了。"他的白大褂搭在臂弯,眼下青黑,昨夜在后台改了三版电路。

林昭昭抬头,看见他睫毛上沾着碎发。

伸手要帮他理,被路过的摄像师镜头晃了眼。

"国际媒体区己经架了八台摄像机。"苏棠从入口跑过来,发尾沾着晨露,"刚听见安妮塔评委说,这模型的榫卯结构像苏州园林。"

话音未落,穿西装的工作人员挤进来:"林小姐,顾先生,评审团要提前看展。"

安妮塔站在展柜前时,林昭昭的后颈沁出薄汗。

德国老太太的蓝眼睛眯成线,指尖悬在"星舰"的舷窗上方:"模块化设计?"

"是。"顾砚递上设计图,"每个零件能独立拆卸,用传统木作的燕尾榫固定。"他声音平稳,林昭昭却摸到他掌心的汗——这是他母亲留下的设计笔记,昨晚她替他用蛋清粘合过被咖啡渍泡皱的纸页。

安妮塔突然笑了:"我在柏林见过三十个机甲模型,"她拍了拍展柜,"但只有这个,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给我折的纸船。"

林昭昭差点红了眼眶。

顾砚的手指轻轻碰了碰她手背——他们都知道,"星舰"的船身弧度,是照着顾砚母亲相册里的童年纸船画的。

上午十点,开幕演讲的倒计时牌跳到"00:30"。

林昭昭刚把最后一朵手工云纹贴在驾驶舱顶,主办方负责人冲过来,脸色比展柜里的白纱还白。

"有匿名邮件举报,"他把平板塞给林昭昭,"说你们剽窃德国'银翼'团队三年前的概念图。"

屏幕里的图纸铺展开。

林昭昭的指甲掐进掌心——推进器的弧度、舷窗的排列,确实像。

但"星舰"的龙骨用了榫卯,而那张图里是焊接结构。

顾砚的手机在响。

他接起,听了两句,脸色骤沉:"顾明远的律师团队己经联系了媒体。"

"我们有原始设计稿。"林昭昭翻出U盘,"从初稿到第三十七版修改记录都在。"

评审团的亚裔评委推了推眼镜:"时间戳可以伪造。"

展厅突然暗了半秒。

林昭昭的手机震起来,是唐小满的消息:"开电脑。"

她拽着顾砚挤到后台电脑前。

唐小满的脸出现在视频框里,额角沾着薯片渣——这小子肯定在宿舍通宵了。

"看这个。"他敲了敲键盘,屏幕弹出一串IP追踪记录,"所谓'银翼'的概念图,三天前才从德国某大学数据库盗出来。"他又点开一个转账记录,"买图的账户,绑定的是沈知遥的私人银行卡。"

"沈知遥?"林昭昭想起上周那人送的龙井,"他不是论坛联络官?"

"他是顾明远的远房侄子。"顾砚的拇指着手机边缘,"顾氏科技的新品发布会,定在明天。"

林昭昭突然站起来。

她抓起桌上的"星舰"零件盒,大步走向主展厅。

"各位评委,"她把零件倒在展台上,金属碰撞声让全场安静,"这是'星舰'的驾驶舱盖板。"她捏起一片月牙形的铜片,"上面的云纹,是我用刻刀雕了七个晚上。"她又举起推进器的螺旋桨,"这道划痕,是上周顾砚帮我粘零件时,镊子滑了。"

她点开平板,播放一段视频——深夜的工作室,暖黄台灯下,她的手裹着创可贴,正用502胶水粘碎成十八片的舷窗。

顾砚的画外音突然响起:"别贴歪了,那片要卡进第三根龙骨。"

"这些视频的拍摄时间,从三个月前到三天前。"林昭昭的声音在发抖,"如果这算剽窃,那我们剽窃的,是每一个熬大夜的自己。"

安妮塔突然站起来。

她走到展台前,拿起那片带划痕的螺旋桨,对着光看了看:"划痕里有502的结晶。"她转向评审团,"真正的设计,会在细节里活过来。"

掌声像潮水漫过展厅。

林昭昭看见沈知遥躲在角落打电话,脸色比展柜里的白纱还白。

闭幕式的聚光灯亮起时,林昭昭的手心全是汗。

顾砚的手指悄悄勾住她的小拇指——从高中做模型被嘲笑"娘娘腔",到现在站在国际领奖台,他的手第一次这样稳。

"最佳原创设计奖——"安妮塔翻开证书,"来自中国的'星舰'模型!"

大屏幕亮起时,林昭昭差点哭出来。

他们的工作室LOGO"昭砚手作",正像"星舰"一样缓缓升空,后面跟着一行小字:"所有碎片,都值得被好好拼起。"

下台时,苏棠塞给她一个温热的饭团:"你妈刚发消息,说工作室的3D打印机到了。"

顾砚的手机震动,是律师发来的邮件:"顾氏科技撤回新品发布,顾明远被证监会约谈。"

深夜,林昭昭蹲在工作室地上拆打印机包装箱。

顾砚靠在门框上,手里转着"星舰"的缩小版模型——这是他用边角料做的,打算当限量款卖。

"明天去漫展?"他突然说。

林昭昭抬头,看见他眼里的光,和"星舰"推进器里的感应灯一样亮:"去。"她举起刚拆封的3D打印头,"这次要做套会发光的机甲cos服,就用'星舰'的配色。"

顾砚弯腰帮她扶纸箱,发顶蹭过她的发梢:"我帮你调灯光程序。"

窗外的月光漏进来,照在桌上的"星舰"模型上。

林昭昭摸了摸它的龙骨——这次,谁也拆不散他们的碎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