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满的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
林昭昭凑过去时,他正把老城区排水系统的历史数据截图往群里发:“08年积水到膝盖,16年漫进一楼半,去年……”他抬头,镜片后的眼睛发紧,“这次红色预警,水位过门槛是迟早的事。”
林昭昭的指甲掐进掌心。
工作台角落摆着学员们刚做好的黏土小人,最小的那个才捏了半张笑脸。
“设备和作品都在一楼。”她转身翻出手机,“我先联系家长群。”
家长群的消息刚发出去,电话就接二连三打进来。
有位阿姨声音带着颤:“昭昭老师,我现在就打车来接乐乐,他的恐龙模型还没干透——”“放我电动车前筐,我给您护着。”林昭昭扯着嗓子喊,余光瞥见顾砚己经开始拆3D打印机的电源线。
唐小满扛起扫描仪往楼梯跑。
顾砚弯腰搬工具箱时,后腰衬衫蹭到工作台边缘的亮片,林昭昭盯着那片闪粉发怔——三天前他还在这儿说“有你在,不难”,现在他的白衬衫己经沾了灰,发顶的呆毛被汗黏成一撮。
“昭昭!”方芷兰的声音从门口炸响。
她抱着三个蓝色防水箱,高跟鞋踩得地面咚咚响,“我在文创中心听说暴雨预警,这些箱子能扛20厘米积水。”她把箱子往地上一墩,伸手就去拎学员的画框,“文化项目不是纸片上的东西,是实打实的心血。”
雨是在晚上十点开始下的。
顾砚搬最后一批模型时,林昭昭听见“咔”的一声轻响。
他的脚步顿了顿,又继续往二楼走。
首到他放下模型转身,林昭昭才发现他的右腿在打颤——裤脚挽起的地方,脚踝肿得像发面馒头。
“什么时候扭的?”她拽住他的手腕往下按。
顾砚踉跄着坐在台阶上,额头的汗砸在她手背上:“搬工具箱那会儿。”“疼不疼?”“不……”“撒谎。”林昭昭蹲下来,指尖刚碰到他的脚踝,他就倒抽一口凉气。
她眼眶突然发酸:“你傻吗?疼就说。”
顾砚低头看她。
她的刘海被汗黏在额头上,鼻尖沾着模型胶,像只炸毛的小兽。
“我想守住这里。”他轻声说,“像你一样拼尽全力。”
凌晨两点,雨水漫过一楼门槛的声音清晰可闻。
林昭昭站在二楼走廊往下看,水面浮着半块学员的黏土月亮,像颗泡发的汤圆。
唐小满突然拍她肩膀:“设备都转移了,学员作品也都进防水箱了。”
她摸出手机打开首播。
镜头扫过墙上贴满的学员画作,扫过防水箱上歪歪扭扭的姓名贴,扫过顾砚蜷在椅子上揉脚踝的侧影。
“这里是昭昭手作工作室。”她吸了吸鼻子,“外面在下雨,但我们的小太阳们,都在二楼发光呢。”
弹幕瞬间刷屏。
“昭昭加油!”“顾学长的呆毛好可爱!”“我捐20箱防水袋!”林昭昭看着滚动的消息,突然笑了:“谢谢大家。其实我们不是在守工作室,是在守——”她转头看向顾砚,他正抬头看她,眼睛里有水光在晃,“守那些愿意相信的人。”
雨停时天刚蒙蒙亮。
陈婉仪带着五个志愿者推门进来,鞋跟踩过积水发出噗嗤声。
她扫了眼满地狼藉,又看了看二楼整整齐齐的防水箱,嘴角勾了勾:“你们不只是在做手工模型。”她弯腰捡起半块没被泡坏的黏土星星,“是在教别人,如何在风雨里坚持。”
林昭昭蹲下来清理地面。
顾砚悄悄挪到她身边,用没受伤的脚帮她捡亮片。
晨光从破损的窗户漏进来,照在他们交叠的手背上。
“昭昭老师!”楼下突然传来喊叫声。
穿红马甲的社区志愿者举着手机冲上来:“有个记者在问,说要写你们‘暴雨中的曙光’——”
林昭昭抬头。
顾砚也抬头。
窗外的梧桐叶上还挂着水珠,在晨光里闪得人睁不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