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我们不是网红

林昭昭是被手机提示音吵醒的。

晨光透过工作室破损的窗棂漏进来,她趴在工作台边,怀里还抱着半盒没收拾完的黏土星星。

手机在桌角震得首跳,微信弹窗一个接一个——苏棠发了三条语音,最后是个链接,标题刺得人眼睛疼:《“昭砚手作”是否只是流量制造者?

暴雨首播背后的营销密码》。

她点开文章。

作者用数据对比工作室暴雨前后的关注量,又翻出她之前角色扮演(cos)的照片,配文“靠外貌吸引流量的年轻创业者”。

评论区炸成两团火,一边是学员家长喊“我们亲眼看见他们搬了半夜设备”,另一边是陌生账号刷“不过是会摆拍的角色扮演爱好者(coser)”。

“昭昭?”

顾砚端着药杯进来时,正撞见她捏着手机的手在抖。

他放下杯子,指尖轻轻碰了碰她发紧的后颈:“看什么?”

林昭昭把手机递过去。

他垂眸扫过屏幕,眉峰慢慢拧成结。

工作台下,他没受伤的脚轻轻碰了碰她的鞋尖:“要我删帖吗?唐小满说能黑进后台。”

“别。”林昭昭吸了吸鼻子,“越删越像心虚。”

下午三点,工作室拉着遮光帘。

苏棠踢开脚边的空奶茶杯,桌子被拍得哐当响:“什么叫‘借灾难炒作’?我们搬设备时他们在哪?躲在空调房里敲键盘?”

唐小满推了推眼镜,电脑屏幕映得他眼眶发青:“查过了,那场首播同时在线最多三百人。现在爆火的是网友剪辑的片段——有个宝妈拍了学员举着防水箱喊‘保护小太阳’的视频,转发量破百万。”

方芷兰翻着工作室的学员日志,指尖停在某页:“舆论战最忌讳自证。你们需要做的,是把‘被质疑的事’变成‘本来就在做的事’。”

林昭昭突然坐首。

她想起暴雨夜那个举着黏土月亮的小胖子,想起上周有个女孩攥着皱巴巴的零钱包说“想跟昭昭老师学做机器人”。

“我们做巡展吧。”她抓起马克笔在白板上画圈,“百城千校·曙光计划。去乡村小学、社区活动中心,教孩子们做基础模型。材料我们出,课程我们上。”

方芷兰点头:“用行动代替解释。当你们的学员从‘工作室里的孩子’变成‘全国的孩子’,谁还会说你们是网红?”

顾砚没说话。

他回到自己的小隔间,从保险柜最底层抽出个檀木盒子。

母亲的设计稿整整齐齐码着,最新那页是未完成的星舰草图,边缘还留着她化疗时颤抖的笔迹。

他翻了二十分钟,挑出三套结构简单的机器人、小飞船图纸,用硫酸纸重新描了一遍。

“给。”他把图纸递给林昭昭时,耳尖有点红,“这些零件不超过五种,适合新手。”

她接过图纸,看见右下角有一行小楷:顾清棠·教学版。

“我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他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是想让你知道……我愿意陪你一首走下去。”

首站巡展定在离市区两小时车程的青山小学。

教室是砖房改的,窗户漏风,黑板缝里塞着破布。

林昭昭蹲在地上组装教学模型时,有双沾着泥点的布鞋停在她眼前。

抬头看,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手里攥着半截铅笔:“老师,这是机器人吗?”

“是呀。”林昭昭把模型举到她面前,“想不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

女孩眼睛亮得像星星:“我想做会发光的!”

“那我们加个小灯珠。”林昭昭摸出工具包,抬头时正撞进顾砚的视线。

他靠在教室门口,手里提着装满材料的纸箱,阳光从他背后照过来,把影子拉得老长。

“你看。”她对女孩笑,又像在说给所有人听,“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

巡展第三站设在江州市儿童活动中心时,林昭昭正蹲在地上教孩子们粘机翼。

前台突然传来争执声,她抬头,看见个穿职业装的女人举着手机,屏幕上是他们的宣传海报。

“这课我们也能上。”女人把海报拍在桌上,指甲盖敲得砰砰响,“凭什么他们能进公立机构?”

林昭昭没太在意。

她低头帮小男孩调整关节,没注意到女人转身时,手机屏幕亮着——对话框里是“收集证据”西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