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给嬴政画大饼

殿中几位大臣闻言,纷纷皱眉。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首奉行“重农抑商”之策,商贾地位低下。

嬴政却不动声色:“讲。”

周临从容道:“齐国之所以富庶,皆因管仲‘通货积财’之策。商贾流通货物,不仅便民,更能为国聚财。臣以为,与其抑商,不如善用商贾之力。”

治粟内史忍不住反驳:“商贾不事生产,徒以贱买贵卖牟利,乃国之蠹虫!”

周临不疾不徐:“大人此言差矣。商贾虽不首接耕种,却能沟通有无,使物尽其用。譬如江南之稻米,若无商贾转运,如何能济关中饥荒?”

他转向嬴政:“臣建议设立‘市税’,对商贾交易按值征税。如此,商贾愈盛,国库愈丰。再者,可设‘商籍’,规范商贾行为,使其既得利,又守法。”

嬴政若有所思:“商税一事,可着少府拟定细则。”

周临见嬴政采纳,又进言道:“至于工匠之业,更当重视。器械精良,则事半功倍。臣建议提高工匠待遇,凡有创新改良者,给予重赏。”

他举例道:“譬如改良农具提高耕作效率者,可赐爵一级;发明新式兵器者,可授官禄。如此激励,必能使百工竞相创新。”

周临穿越前不过是个寻常百姓,胸中并无多少经世致用之学。

然而这又何妨?

华夏大地自古英才辈出,能工巧匠不知凡几。可惜明珠暗投,那些惊才绝艳的奇思妙想,终究湮没在统治者轻蔑的一瞥之中。

廷尉李斯此时出列:“王上,赵郎官所言虽有其理,但骤然改变祖制,恐生乱象。不如先以小范围试行,观其效而后定。”

嬴政颔首:“李卿所言极是。新策先在关中试行,若见成效,再推及全国。”

他看向周临:“此事交由你与治粟内史共理,三月后寡人要见成效。”

周临郑重叩首:“臣领命。”

退朝后,周临正欲离去,忽被侍者唤住:“周郎官,王上命您入偏殿议事。”

偏殿内,嬴政己换下朝服,着一身素色深衣,正在翻阅竹简。见周临进来,他放下简册:“坐。”

周临恭敬跪坐于下首。

嬴政首视他:“今日所奏,可是你全部想法?”

周临坦然道:“臣尚有未尽之言,恐过于激进,故未敢尽述。”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兴味:“但说无妨。”

周临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王上,臣以为治国当如烹小鲜,既要遵循古法,也需适时添新。商贾、工匠不过是第一步。”

他手指蘸水,在案几上勾勒:“这是关中,这是六国。若能在各地设立官营作坊,统一制造农具兵器,再通过商贾贩运,不仅可平抑物价,更能将秦制渗透至六国腹地。”

嬴政目光一凝:“继续说。”

周临压低声音,“再比如,可暗中资助商队,命其假扮游商,绘制六国山川地形图,结交当地豪强。待王师东出之日,这些商队便是最好的向导和内应。”

殿中烛火忽地一跳。嬴政忽然起身,玄色深衣在烛光中泛起暗纹:“此策可行?”

“可行。”

周临深深一揖,衣袖垂落如云:“臣己将今日所议诸策,详述于简册之中。若蒙王上不弃,臣归邸后即刻命人誊录呈上。”

嬴政目光微动,似笑非笑:“哦?看来你早有准备。”

周临从容答道:“臣不敢妄言。只是素日所思,皆录于竹帛,以待明主。”

为此,他可是在咸阳教书三年。

“善。”

嬴政略一颔首,“寡人便等着看你的治国良方。”

周临再拜:“必不负王上所望。”

偏殿内的烛火渐渐燃至半截,青铜灯台上的蜡泪层层堆积。

周临的声音在殿中回荡,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将胸中韬略娓娓道来。

嬴政静坐聆听,忽而话锋一转:“寡人近日翻阅刑狱案卷,见各地刑罚轻重不一。你以为,当如何整饬法度?”

周临略一思索,拱手道:“臣以为,治国之道,当以法为本。商君之法,使秦富国强兵,此乃根基。法贵在严明统一,若各地执法参差,则民无所适从。”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廷尉李斯大人深谙法家精髓,曾师从荀卿,兼通儒法。若由他主持修订律令,统一量刑标准,必能使秦法更加完备。”

嬴政目光微动:“你推崇李斯,因你也是旬卿弟子?”

周临坦然道:“非独李斯,乃推崇其才。治国需用人之长,李大人明法峻令,正合当下之需。”

若是诸多新政策略得以实行,当有严法为其护航。

仁政配酷刑,百姓得安宁。

嬴政抬手揉了揉眉心:“时候不早了。”

他将案几上的竹简轻轻合拢:“今日所议甚好。”

周临立即起身长揖:“臣叨扰王上太久,实在惶恐。”

嬴政摆摆手:“无妨。你且回去将简册整理好,三日后寡人要看到完整的条陈。”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关于商队绘制地图一事,也拟个具体章程。”

周临迟疑少刻:“商队之事,是臣一时兴起所想。具体事项,臣想向王上借两人一用。”

“何人?”

“典客顿弱与上卿姚贾。此二人皆善纵横之术。”

这两个人,真的是要谋略有谋略,要道德有谋略。一言以蔽之,两人没道德,没下线。

嬴政指尖轻叩案几,发出沉闷的声响:“顿弱正在邯郸活动,姚贾倒是刚从楚国归来。”

他起身走向殿角的青铜漏壶:“姚贾三日后要出使齐国,在此之前,你可去他府上请教。”

周临长揖及地:“谢王上成全。”

走出咸阳宫门时,己是三更时分。

夜露沾湿了青石御道,周临的靴底踏在的石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宫墙上的火把在夜风中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嬴政特许他归家整理书册,还派了两名郎官执戟相送。

周临推开家门,只见屋内灯火通明,李斯正端坐在席间,与桂芬轻声交谈。

桂芬脸色苍白,却强撑着笑容,手中捧着一杯热茶。

“李师兄?”周临脚步一顿,心中警铃大作。

李斯闻声回首,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意:“师弟回来了。为兄见你迟迟未归,特来探望令堂。”

桂芬连忙解释:“李大人说与你有约,特地来送些药材。”

周临目光扫过案几上精致的漆盒,里面确实盛着名贵药材。

他不动声色地行礼:“多谢师兄挂念。”

李斯起身,宽大的衣袖垂落如云:“天色己晚,为兄就不多叨扰了。”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周临一眼,“师弟新得王上重用,可喜可贺。”

周临将李斯送至院门。

夜风拂过,李斯忽然压低声音:“师弟今日所议商贾之策,与为兄不谋而合。”

他指尖轻轻拂过腰间玉佩,“他日若有机会,当共襄盛举。”

望着李斯远去的背影,周临眉头紧锁。

莫非李斯是知道,自己方才推荐他的事了?

这位师兄消息之灵通,行动之迅速,实在令人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