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敌人不但不投降,还试图反抗

翌日清晨,太医令果然如约而至,随行的还有中车府令赵高。

晨光熹微中,两人一前一后踏入庭院,惊起檐下几只栖息的雀鸟。

太医令仔细为桂芬诊脉后,开了几副温和的药剂。

“夫人肺气稍弱,但无大碍。按时服药,注意保暖即可。”

周临亲自送太医令出门,转身就见赵高正含笑的看着他。

“赵内史,王上可说了,‘赵卿近日劳顿,准其休沐三日,好生陪伴老母。三日后,寡人要看到一个精神抖擞的治粟内史。’”

周临闻言,心中微暖,郑重拱手道:“臣谨记王上恩典,定不负所托。”

赵高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压低声音道:“王上还让奴婢转告大人,张良之事……”

他故意拖长了音调,观察着周临的反应。

周临面色不变,眼神却瞬间锐利起来:“王上有何指示?”

“王上说,此事交由廷尉韩大人全权处理。”赵高微微躬身,“大人您……就不必过问了。”

送走赵高后,周临独自在庭院中伫立良久。

桂芬的咳嗽声从屋内传来,打断了周临的思绪。

他快步走回内室,见母亲正在煎药,连忙上前接过药罐:“阿娘,您歇着,儿子来。”

桂芬慈爱地看着儿子:“明亮,朝中可是出了什么事?”

周临一边搅动药汤,一边轻声道:“没什么大事,王上体恤儿子辛苦,特意准了三天休沐。”

桂芬点点头:“那就好。”

药香在室内弥漫,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周临的面容。

他忽然想起什么,转头问道:“阿娘,儿子记得您说过,当年在邯郸时,曾有位老乞丐救过我们?”

桂芬眼中闪过回忆之色:“是啊,若不是那位老丈舍命相护,我们母子早就……”

她突然警觉,“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周临舀出一碗汤药,语气平静:“没什么,就是突然想起来。”

三日的休沐转瞬即逝。

这期间,周临闭门不出,专心陪伴母亲,同时暗中派人打探张良的消息。然而张良就像人间蒸发一般,杳无音信。

第西日,周临去参加朝会的路上,遇到了前来的韩非。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走到僻静处。

“师兄,张良之事……”周临压低声音。

韩非摇摇头,面色凝重:“王上命我严查,却又不许惊动地方。此人若存心隐匿,恐怕……”

“他一定会有所行动。”周临打断道,“师兄务必小心。”

韩非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拍了拍周临的肩膀:“师弟也是。”

两人又聊了些这几日朝中事务,韩非忽然压低声音:“师弟可知,王上命赵高做了公子胡亥的老师?”

周临闻言,眉头微蹙,沉默不语。

虽然早己知晓此事,此刻亲耳听闻,仍觉有一股郁气首冲胸腔。他怕忍不住破口大骂!

朝会结束后,周临特意去见了扶苏。

周临来到扶苏的宫苑时,正值午后。阳光透过庭前的梧桐树,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扶苏一身劲装,手持青铜长剑,正在庭院中练习剑术。剑锋划破空气,发出“嗖嗖”的声响。

见周临到来,扶苏收剑而立,额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老师怎么来了?”

周临拱手行礼:“臣见公子剑术精进不少。”

扶苏擦了擦汗,笑道:“老师过奖了。不过是些粗浅功夫,比起宫中的剑师还差得远。”

周临走近几步,目光落在扶苏手中的剑上:“公子可知天下剑术,何人最为精湛?”

扶苏眼睛一亮:“可是那位号称‘剑圣’的盖聂先生?”

周临点头:“正是。若公子有意,臣可为公子寻他。”

扶苏正要答话,忽然瞥见远处廊下闪过一道人影。

他神色微敛,转而道:“此事容后再议。老师今日前来,可是有要事?”

周临会意,当即顺着话锋恭敬道:“不过是多日未见公子,特来探望。既然公子政务繁忙,臣便不多叨扰了。”

说罢,他躬身一礼,“臣尚有公务在身,先行告退。”

离开扶苏宫苑,周临回头望了一眼。

方才廊下的人影虽一闪而过,但那熟悉的服饰轮廓,分明是中车府的人。

看来,扶苏公子也并非如表面那般单纯了。周临嘴角微扬,心中既欣慰又复杂。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展开,如同精密的齿轮般环环相扣,在既定的轨道上稳步推进。

每个环节都衔接得天衣无缝,各部门配合默契,共同编织出一幅高效运转的和谐图景。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转瞬之间就过去了半年。

秋风送爽,咸阳宫中金菊盛开。

王贲灭魏、燕的捷报传来,嬴政龙颜大悦,下令在章台宫大宴群臣。

周临身着朝服,随百官入宫赴宴。

远远望去,章台宫前旌旗猎猎,玄甲卫士肃立如林,一派威严肃穆之象。

“师弟。”

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周临回头,只见李斯面带微笑地走来。

“丞相。”周临拱手行礼。

李斯扶住他的手,笑容和煦:“师弟何必多礼?今日王上设宴庆功,你我师兄弟当同席畅饮才是。”

周临面上含笑,心中却暗自警惕。

自韩非任廷尉以来,李斯表面客气,实则处处针对。今日这般热络,必有缘由。

两人并肩而行,李斯忽然压低声音:“师弟可知,王上己决意明年伐楚?”

周临不动声色:“楚国地广兵强,确是我大秦一统天下的最后障碍。”

“正是。”李斯眼中精光闪烁,“楚国项燕非易与之辈,王上为此颇为踌躇。昨日廷议,王翦老将军请兵六十万,而李信少壮派则称二十万足矣……”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周临一眼:“师弟主管粮秣,以为如何?”

周临心中了然。这是要他在粮草供应上表态,间接影响嬴政的决策。

“师弟只知竭尽全力保障大军供给。”周临滴水不漏地回答,“至于用兵多寡,当由王上与诸将定夺。”

李斯轻笑一声,不再多言。

宴席上,嬴政高坐主位,冕旒垂珠,威仪赫赫。

“诸卿……”嬴政举杯,声音浑厚有力,“魏燕既灭,天下一统在望。此皆诸卿之功,寡人与卿等共饮此杯!”

群臣齐声应和,酒过三巡,气氛渐热。

周临注意到,嬴政的目光不时扫向武将席位的王翦和李信,显然仍在权衡伐楚人选。

忽然,赵高悄步上前,在嬴政耳边低语几句。

嬴政眉头微挑,放下酒樽:“宣。”

不多时,一名风尘仆仆的使者快步入殿,跪地呈上一卷竹简:“启禀王上,楚地密报!”

嬴政展开竹简,目光如电扫过,突然冷笑一声:“好个项燕!”

他将竹简掷于案上……“楚王负刍竟敢暗中联络齐国,意图合纵抗秦!”

殿中顿时哗然。

李斯闻言,当即趋步出列,躬身奏道:“王上明鉴,齐人素来畏服我大秦威势,若遣一能言善辩之使节,许以商於之地、珍宝重利,必可使齐王按兵不动。如此,楚国孤立无援,我大军东进,当可一举而定。”

嬴政目光深沉,忽然看向周临:“赵卿,粮秣储备如何?”

周临早有准备,起身拱手:“回王上,关中粮仓充盈,可供六十万大军一年之需。另各郡转运通道己通,后续补给无忧。”

嬴政微微颔首,又转向李信:“李将军,若予你二十万兵,需多久可破楚?”

年轻的李信自信满满:“臣只需三月,必取楚王首级献于阙下!”

王翦闻言,花白眉毛紧蹙,却未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