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卿且细说。”
周临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徐徐展开:“臣建议取‘皇帝’二字。‘皇’者,大也,光明也;‘帝’者,主宰也,至高也。合二为一,意为天地至尊。”
殿内烛火忽明忽暗,映得嬴政面容深邃难测。他缓步走下台阶,青铜剑鞘在地面拖出细微的声响。
“皇帝……”嬴政低声重复这个称呼,仿佛在品味其中的分量,“三皇五帝,皆不及也?”
周临躬身道:“正是。王上扫平六国,功业远超上古圣王。不立新号,何以彰显?皇帝之称自古无有,王上当称‘始皇帝’,传之后世子孙,二世、三世至于万世,无穷尽也。”
嬴政眼神逐渐炙热:“赵卿此议甚合寡人心意。既如此……”
他一拍桌案,当即又道:“就把那和氏玉璧琢成宝玺,上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示天命所归。”
周临心领神会,当即躬身:“王上圣明!”
“李斯。”始皇帝突然唤道。
(以后改称始皇帝)
周临这才注意到,李斯不知何时己静立在殿角阴影处。
你还别说,当着当事人的面,抢了他的原本的话,这感觉,真的爽!
怪不得那么多的穿越者,都喜欢当文抄公。
“臣在。”李斯快步上前。
“赵卿所议,你以为如何?”
李斯深深看了周临一眼,恭敬道:“臣以为赵内史所言极是。然臣以为还需再议具体仪制,如冠冕、朝服、车驾等,皆当与皇帝尊号相配。”
始皇帝满意地点头:“此事就交由你二人共同拟定。三日内,朕要看到详细方案。”
离开章台宫时,己是月上中天。
李斯与周临并肩而行,忽然低声道:“师弟今日所议,为何不先与为兄商议?”
周临脚步不停:“师弟也是临时起意,太过突然,未来得及告知师兄。”
李斯轻抚长须,笑了笑:“但愿如此。不过师弟,天下一统虽是功成,这朝堂之争,才方显峥嵘……”
周临闻言立即整肃衣冠,拱手郑重道:“师弟不才,愿追随师兄左右,唯师兄马首是瞻。”
两人在宫门外分道扬镳。周临望着李斯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嘴角慢慢浮现出了笑意。
三天后的大朝会,章台宫布置得格外庄重威严。
深色的帷幔挂满大殿,七十二盏特制的青铜灯燃烧着昂贵的鲸油,把御座上的始皇帝照得如同天神下凡。
当周临和李斯一起呈上那份《皇帝礼仪制度》的奏章时,整个大殿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竹简徐徐展开,其上所载令满朝文武屏息:天子当服玄衣纁裳,绣日月星辰十二章纹;乘六骏金根车,饰以鎏金错银;冠十二旒白玉冕,垂珠如星......
这般前所未见的至尊规制,连见多识广的老臣叔孙通都瞠目结舌,险些失仪。
"善!"始皇帝览毕纵声长笑,声震殿宇,"自今日始,朕即为始皇帝!"
他振袖而起,冕旒轻晃,"着丞相李斯即刻筹办全套礼制。三月之后,朕要登临泰山行封禅大典,昭告天地!"
他顿了一下,目光如电扫过群臣:"自今而后,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行秦制!"
李斯领命,却并未退下,而是再次躬身,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回荡在肃穆的大殿中。
“陛下!礼仪既定,天威己彰。然欲使我大秦法度真正泽被西海,深入人心,永固基业,臣与治粟内史赵大人商议之后,觉得尚有三大根本之策,需即刻推行!”
始皇帝目光炯炯,倾身问道:“哦?丞相首言无妨!”
李斯神情肃然,条缕分析:
“其一,书同文! 昔日七国割据,文字各异。齐有齐字,楚有楚文,字形千差万别。
同一政令下达,各地需辗转译释,歧义丛生;地方奏报,亦常因文字不通而延误误解。政令何以畅达?法令何以精准施行?百姓所学不一,心志如何凝聚?
六国遗民若各守旧文,其心必异!故臣恳请陛下,以我大秦小篆为根基,制定天下通行之标准文字!废除其余六国纷繁杂乱之字形。
由太学颁定范本,令天下官吏、学童一体习之。自此,朝廷诏令、官府文书、法令典籍、童蒙教育,皆用此统一文字。
如此,则上意可无碍通达于郡县乡野,下情可清晰上达天听,法令推行如臂使指,教化百姓事半功倍。
此乃沟通天下、凝聚人心、传承法度之首要根基!”
“其二,车同轨!车马乃行军、运输、行旅之命脉。
然天下道路宽窄不一,诸侯车制轮距迥异。
齐地大道宽阔,燕赵小径狭窄。昔日秦军辎重入楚,常因轮距不合旧辙而倾覆迟滞!此非细故,实为阻碍军机、迟滞物资转运、妨害商旅民生之大患!
臣请陛下明诏,统一规定天下车舆两轮间距,定为秦制六尺!
凡新筑道路,必依此轨距开掘车辙、铺设路基。天下新造之车,轮距务必合规;旧有车乘,限期改造。
如此,则我大秦锐师之车驾,可纵横驰骋,无远弗届;帝国粮秣物资,可畅通无阻,输运西方;商贾行旅,亦可周流天下,货通有无。
此乃贯通帝国血脉、强健国家筋骨、便利万民之第二根基!”
“其三,行同伦! 如今天下初定,然各地风俗迥异,道德标准不一。
齐地婚丧奢靡,楚地巫风盛行,赵地服饰仪节与我秦地大相径庭。婚丧嫁娶,各有其俗;祭祀礼仪,各行其是。
百姓各守其旧规,心中焉有朝廷法度?地方官吏推行法令,常因与当地习俗相悖而受阻。
六国旧族,更可借此差异,蛊惑人心,动摇根基!
故臣以为,必须统一天下纲常与行为规范!
当制定通行全国之礼制,明确规定婚丧嫁娶之仪节、日常行为之准则、祭祀先祖之规制、乃至衣冠服饰之基本式样!
要教化万民,使其知晓何为‘大秦子民’应有之言行举止、道德标准!使天下百姓,无论出身何地,皆遵行同一套大秦之礼法,认同同一种大秦之价值观!
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凝聚人心,稳固江山社稷,使万民自觉遵守大秦法度!
此乃教化之本,长治久安之第三根基!”
李斯一番宏论落地,章台宫内一片肃然。群臣皆被这立意高远、关乎帝国根本的三大策所震撼。
始皇帝嬴政猛地自御座站起,眼中精光爆射,仿佛穿透了宫殿的穹顶,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真正融合为一的庞大帝国!他胸膛起伏,显是激动难抑。
“善!大善!”始皇帝的声音如同雷霆,震彻大殿。
“丞相之言,深谋远虑,切中要害!此三策,乃奠定我大秦千秋万代之基石!字不同文,朕之诏令不出宫门!车不同轨,朕之铁骑焉能纵横寰宇?人心不齐,规矩各异,江山社稷何以稳固?!”
始皇帝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李斯:“丞相李斯!此三大国本之策,朕托付于卿!举国之力,任卿调遣!务求雷厉风行,贯彻到底!朕泰山封禅之前,定要见到‘同文’、‘同轨’、‘同伦’之根基,深深植入我大秦每一寸疆土!功成之日,勒石泰山,昭告天地,彪炳千秋!”
“臣李斯,领旨!定当竭尽肱骨之力,不负陛下重托!”
李斯深深拜下,声若洪钟。起身之际,他眼角的余光,若有深意地掠过身旁的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