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谁动了我的橡皮擦?

谢砚舟又摸了摸工具袋的暗扣,确认没漏在夹层里。

袋口的牛皮绳还系着他习惯的双结,可本该别在那里的黑橡皮,真的不见了。

"是刻着'墨痕'的那块?"苏清棠放下整理到一半的画箱,走过来。

她记得那块橡皮——拇指大小,边角磨得圆润,刻的字被包浆浸成深褐色,谢砚舟修古籍时总用它轻按纸页,说"老纸怕急,得让橡皮慢慢吃进墨"。

"爷爷配的橡胶粉,掺了松烟墨,市面上早没这配方了。"谢砚舟蹲下身,顺着展柜底下的缝隙看,"许是我昨天修《星图抄本》时......"

"调监控。"苏清棠首接扯过桌上的平板,"昨晚闭馆后只有我和你进来过,门是你锁的,窗没开。"

监控回放停在十点十七分。

穿蓝布衫的周婶踮脚从后窗翻进来——漫画馆后窗年久失修,锁扣早锈死了。

她举着手机闪光灯,在修复区的工作台前停了会儿,往帆布包里塞了个东西。

"她拿橡皮?"苏清棠手指戳着屏幕,"上周还说'修书要什么专用橡皮,我家超市五块钱三个'。"

谢砚舟没接话,盯着监控里周婶的动作。

她走时把后窗轻轻拉上,像是怕弄出响动。

"我去社区活动中心问问。"老程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他抱着刚还的《赛文奥特曼》旧刊,"今早看见周婶拎着个铁盒往那走,说'给孩子们发新画具'。"

活动中心的玻璃门开着。

二十来个孩子挤在长桌前,水彩笔在画纸上洇出彩虹。

周婶蹲在角落,正给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擦脸上的红颜料。

苏清棠一眼看见铁盒里的黑橡皮。

它躺在彩泥和蜡笔中间,表面被磨得发亮,"墨痕"两个字只剩半个"墨"字的轮廓。

"周婶。"她走过去,把铁盒往自己这边挪了挪。

周婶抬头,围裙上沾着蓝颜料:"清棠啊,这些娃......"

"这是谢砚舟爷爷传的橡皮。"苏清棠打断她,"配方没了,复刻不了。"

周婶的手顿在半空。

她解下围裙擦手,从裤兜掏出张皱巴巴的照片——褪色的黑白照里,穿工装的男人坐在旧书店柜台后,手里捏着块橡皮,旁边站着扎马尾的小姑娘,正扒着柜台看。

"我爸以前在新华书店修旧书。"她声音轻了,"那时候穷,没专用工具,他就拿橡皮一点点蹭脏页子。

我蹲旁边看了十年,后来书店拆了......"她指了指铁盒,"今早看你们展柜亮着月亮灯,突然想,这些娃要是也能摸摸老工具,说不定......"

"周婶。"谢砚舟走过来,蹲在她旁边。

他捡起橡皮,指腹蹭过被磨平的刻痕,"我爷爷说过,老物件最怕的不是用,是没人记得怎么用。"

"真的?"周婶眼睛亮了,"我看那橡皮在你工具袋里搁着,想着反正你们也不用......"

"用的。"谢砚舟笑,"修《星图抄本》最后几页时,我还拿它擦过星点。"他把橡皮放回铁盒,"不过现在,它该换个地方用了。"

"不如做个说明卡?"铃木悠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这位日裔古籍修复师抱着个桐木盒,"我来送修复工具,听说了橡皮的事。"他抽出张米黄卡纸,"写上它的来历,再让孩子们画下用过的感受——老物件的温度,本来就是人传人的。"

谢砚舟点头。

苏清棠翻出爷爷的旧钢笔,在卡纸上写:"墨痕橡皮,1958年谢家初代修复师手作,掺松烟墨,专擦古籍旧墨。

愿你擦去尘埃,留下温度。"

孩子们挤过来看,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踮脚摸了摸卡片:"姐姐,那我们用完能再放回去吗?"

"能。"苏清棠摸她头,"它以后就住在漫画馆展柜里,谁想用都能借。"

傍晚收摊时,月亮刚爬上银杏巷的屋檐。

苏清棠擦展柜玻璃,谢砚舟在旁边贴说明卡。

橡皮躺在丝绒垫上,磨平的刻痕在暖光里泛着浅褐,像块被岁月含过的糖。

"爷爷的月光日记里,写过八月十五的月亮。"苏清棠突然说。

她望着窗外渐圆的月,想起今早整理旧书时,从《宇宙奇航》里掉出张便签——"十五月圆夜,第三排书架最上层"。

谢砚舟顺着她的目光看月亮:"要我陪你等?"

"再说。"苏清棠低头整理画箱,耳尖有点红。

她指尖碰到箱底的硬纸,是张没拆的信,邮戳日期是1998年8月15日。

月亮越升越高,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展柜上。

橡皮的影子叠着"愿你留下温度"的字,像道暖黄的光,轻轻漫进漫画馆的旧木头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