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风暴后的余波

林昭昭蹲在工作室地上拆快递,纸箱缝隙里漏出半截银色零件。

手机在围裙口袋里震得发烫,她抽出时屏幕亮得刺眼——二十三条未读私信,全是“曙光计划”家长群的消息。

“林老师,之前那事真没后遗症?”

“听说星启科技背后有人,你们能撑多久?”

“我家孩子昨晚说梦话还要参加,可万一……”

她捏着手机站起来,指节抵着桌角。

苏棠抱着两盒奶茶推门进来,看她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又翻那些疑神疑鬼的留言呢?”

“我们赢了官司,”林昭昭把手机倒扣在设计图上,“但他们心里的坎还没迈过去。”

“那简单,”苏棠把奶茶塞给她,珍珠在杯底晃出声响,“带他们看真东西。光嘴皮子说‘我们靠谱’没用,得让家长亲眼瞧——咱们到底在教孩子什么。”

话音刚落,楼梯传来脚步声。

顾砚抱着个牛皮纸袋进来,发梢沾着细小雨珠。

他把袋子搁在桌上,抽出一沓手绘稿:“我整理了套手工课方案。”

林昭昭凑近看,第一张画着解剖图似的机械结构,旁边标着“心脏瓣膜式齿轮”;第二张是儿童版外骨骼模型,关节处写着“参考人体肘关节活动范围”。

“结合医学知识和模型制作,”顾砚指尖点过画稿,“妈妈以前给我做启蒙时,总说‘了解身体结构,才能造更灵活的机器’。”他喉结动了动,“孩子们拆玩具时总问‘为什么这里会动’,现在可以教他们用科学原理解答。”

林昭昭抬头看他,晨光透过百叶窗在他睫毛上跳。

她忽然笑出声:“顾同学,你这是要当‘医学+模型’双料老师?”

“你负责手作,我负责理论,”顾砚耳尖泛红,“总比他们在家拆坏三个遥控车强。”

开放日定在周六上午。

社区中心活动室里,林昭昭把废弃的塑料瓶、旧齿轮、电子表零件堆在长桌上。

苏棠举着摄像机拍她演示:“看好了——这个矿泉水瓶剪两半,就是机器人的胸腔;旧玩具车的马达装这儿,接上纽扣电池,胳膊就能动。”

小宇踮脚扒着桌沿:“昭昭姐,能给我的机械兔子装个‘心跳’吗?”

“当然能,”林昭昭递给他一个微型振动器,“顾哥哥说,这个频率和人类心跳差不多。”她抬头扫过人群,几个家长站在门口张望,“各位叔叔阿姨,不是培训班,是梦想工坊。材料全用家里不要的东西,孩子们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有位穿格子衬衫的妈妈慢慢走近:“上次那事……真不影响?”

“上周三我陪朵朵去医院复查,”另一个抱孩子的妈妈突然开口,“医生说她动手能力进步了,精细动作比三个月前好很多。”她冲林昭昭笑,“我家朵朵以前连系鞋带都费劲。”

穿格子衬衫的妈妈蹲下来,摸了摸小宇手里歪歪扭扭的机械兔子:“那……我家乐乐能来吗?”

顾砚站在活动室角落,看着孩子们举着自己做的“会心跳的机器人”满场跑。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拽他衣角:“顾哥哥,你的星舰模型什么时候教我们做?”

他蹲下来,和她平视:“等你们学会装齿轮,就教。”

唐小满是下午来的。

他背着电脑包冲进工作室,键盘敲得噼啪响:“搞定了!星启科技那堆抹黑咱们的邮件,我全截了屏。还有他们买水军的转账记录,足够让监管部门查半年。”

林昭昭凑过去看屏幕,密密麻麻的聊天记录里,“买热搜压负面”“编家长匿名投稿”的字眼刺得她眼睛疼。

“他们不能白干这事。”唐小满关掉窗口,“这次要让他们也尝尝被查的滋味。”

顾砚倒了杯温水递过去:“辛苦。”

“跟你们比算什么,”唐小满灌了口水,“昨天小宇非让我教他用电脑查齿轮参数,那孩子眼睛亮得……”他突然顿住,挠了挠头,“总之,该收拾的人就得收拾。”

热度退得比林昭昭想象中快。

一周后她蹲在工作室粘模型甲片,手机在桌上震动,显示“未知来电”。

“林昭昭同学吗?”对面是个女声,带着点笑意,“我是青葵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负责人。你们‘曙光计划’的故事,我们看了首播录像,也联系了社区和家长。”

林昭昭手一抖,甲片粘歪了。

“基金会想资助‘曙光计划’做全国巡展升级,”对方继续说,“把你们的课程体系、手作模式推广到更多城市。毕竟——”她轻笑一声,“能让孩子们拆玩具学科学的,可不多见。”

林昭昭攥着甲片站起来,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设计图上,“昭砚联名款”五个字被镀成金色。

她听见自己声音发颤:“谢谢,我们……我们一定做好。”

挂断电话时,工作室的门被推开。

顾砚抱着个长方形盒子进来,盒盖没关严,露出半截银色舰首。

“社区王奶奶送的,”他说,“她孙子攒了三个月零花钱,非让我帮忙修这个二手星舰模型。”

林昭昭走过去,指尖轻轻碰了碰舰首的划痕。

盒子里掉出张纸条,歪歪扭扭写着:“顾哥哥,等我修好它,能跟你们去巡展吗?”

她弯腰捡起纸条,抬头时正撞进顾砚的目光。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像极了那天发布会上,孩子们喊的“我们的火箭,要飞进火星”。

手机又震了。

林昭昭拿起来,屏幕显示“青葵基金会-李主任”的未接来电。

她刚要回拨,顾砚突然说:“昭昭,巡展的话……”

“嗯?”

他耳尖泛红,低头整理模型零件:“需要设计手册、课程大纲,可能还要……”

“还要什么?”

“还要,”他轻声说,“一个能装得下所有手作工具的工作室。”

林昭昭笑了。

她想起昨天小航妈妈的私信,最后一句是:“我家小航说,顾哥哥讲心脏齿轮时,眼睛像星星。”

风掀起桌上的设计图,最新一页画着更大的星舰,旁边用两种笔迹写着:“昭砚工坊·全国巡展版”。

楼下传来孩子们的笑声。

林昭昭走到窗边,看见小宇举着机械兔子跑过,兔子胸口的“心跳”灯一明一灭,像极了某种希望,正从这座城市的角落,慢慢往更远处蔓延。

手机在兜里再次震动。

这次是条短信:“林老师,我是青葵基金会李主任,明天上午十点方便面谈吗?关于巡展的具体合作,我们想和你、顾同学一起聊聊。”

林昭昭把手机放回口袋,转身看向顾砚。

他正低头调试模型关节,阳光把他的侧影投在墙上,和她的影子重叠在一起。

窗外的风里,飘来若有若无的桂花香。

而在城市另一头,某栋写字楼里,星启科技的总裁办公室亮起深夜的灯。

一个穿西装的男人盯着电脑屏幕,上面是“青葵基金会资助曙光计划”的新闻。

他捏碎了手里的咖啡杯,褐色液体顺着指缝滴在地毯上,像团擦不干净的污渍。